上圖的這位老者,名叫盧煥輪,是一位生在中國臺灣,后移民美國的華人。這張照片攝于2023年,彼時,他正興奮地向記者介紹在美國生產動力電池的計劃。
盧煥輪指著空蕩蕩的廠房表示:很快這里將擺滿機器,成為全美新能源電池的生產中心,預計年底將創造400個就業崗位,到2030年再創造3萬個崗位。
記者被其熱情感染,追問他為什么這么有信心?
盧煥輪得意地表示:因為我們現在已有很多意向客戶了。大家都在尋找美國制造的電池,但我們是唯一的選擇!
報道發出后,媒體紛至沓來,盧煥輪被捧成了美國制造的樣板,工廠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視,包括拜登、俄勒岡州長在內的高官,爭先恐后地給他發放補貼。馬斯克則抱怨說:特斯拉才是美國最大的新能源企業,但沒拿到任何補助,這不公平。
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3天前,這家自稱美國“唯一的”電池制造商,正式向聯邦法院提交了破產申請。
當年采訪盧煥輪的記者第一時間回訪了那間廠房,想搞清究竟發生了什么。結果他發現,三年來,這家“全美新能源電池生產中心”,沒有生產過一顆電芯,所謂的“美國制造的電池”是從中國進口電芯,再在這里組裝成電池包而已。
地球的另一邊,寧德時代對盧煥輪的破產似乎早有預見。
去年,寧德時代曾多次向盧煥輪所在公司Powin發送催款函,催討兩筆2022年的貨款,但均未得到回復。寧德時代心有不甘,又登門催討,結果發現Powin的中國分公司已人去樓空。知道大事不妙的寧德時代立刻向俄勒岡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凍結Powin的資產。
據統計,盧煥輪共欠包括寧德時代在內的中國企業6.6億元,它的資產夠不夠賠付,還是個未知數。說好的中國人不騙中國人,但真騙起來比誰都狠。
從“全美電池生產中心”到破產清算,盧煥輪到底做錯了什么?
生于上世紀50年代的盧煥輪,大學畢業后,趕上了臺灣省經濟蓬勃發展的黃金年代。當時,但凡有點錢的臺灣人都在辦廠,一家人集資20萬,從海外進口幾臺機器,便可開工了。從形式上來說,這些工廠更接近于家庭作坊。
盧家所在的區域,一整條街都是開小商品加工廠的,有做家具的、做玩具的、做塑料制品的,整條街宛如一個縮小版的義烏。盧煥輪頭腦很靈活,他掐準了這些工廠有產能無銷路的痛點,便做起了“二道販子”,從他們手里低價收購小商品,再高價出口到美國,雖一顆螺絲釘都沒生產過,但他卻是整個街區最富有的人之一。
80年代,大陸開放后,盧煥輪又搶先回來投了幾座工廠,憑借大陸超低的人力成本,他的工廠成為沃爾瑪最大的供應商,賺得盆滿缽滿。
這時,盧煥輪才30 多歲,但銀行里已躺了幾個億,實現了財富自由。他回憶說,那種生活太無聊了,感覺人生一下子失去了目標。
后來,妻子鼓動下,盧煥輪決定移民美國,尋找更大的挑戰。為了彰顯人生新階段的開始,他還給自己改了個英文名——約瑟·盧。從此中國少了名富商,美國多了個約瑟·盧。
移民美國后的20年里,約瑟·盧緊跟全球化的腳步,構建了一條小商品供應鏈。其中,臺灣省負責設計,大陸負責生產,美國負責消費,充分發揮了每個區域的比較優勢。
得益于這段成功的經歷,約瑟·盧曾自信地向記者表示:沒人比他更懂供應鏈。
可惜好景不長,2008年的次貸危機,嚴重沖擊了約瑟·盧的生意。2016年,特朗普上臺后,揮舞的關稅大棒,更是擊碎了約瑟·盧的信心,他意識到,再不轉型就晚了。
做了40多年小商品貿易的約瑟·盧,突然決定轉戰新能源,需要說明的是,他的目標并非造車,而是進軍儲能領域,即為有儲能需求的企業或家庭提供解決方案。
舉個例子,2016年,南加州發生了供電危機,每到用電高峰期,居民家里總是被拉閘限電,新建一座發電廠需要數年時間,遠水解不了近渴,從外州調電,又不符合美利堅的體制。
這時,約瑟·盧拍著胸脯保證,他的Powin公司能幫政府解決這個難題。方法其實很簡單,約瑟·盧從中國進口了一批儲能電池,幫助政府搭建小型儲電站。
這種儲電站可以在夜間用電低谷時充電,在白天用電高峰時放電。加上小型儲電站建設速度快的特點,南加州很快解決了供電危機。
Powin因此一戰成名,接連收到了澳洲、加拿大、德國等地區的訂單,甚至連卡塔爾的主權基金也投了1億美元給它。
截至今年破產時,Powin已在全美建成了11GWh(吉瓦時)規模的儲電站,排名美國第三,這些儲電站的電夠30萬個家庭使用一年。
為什么約瑟·盧能從倒賣小商品的生意一下子轉型成新能源供應商呢?主要原因還是他很熟悉大陸市場,知道找誰能買到性價比最高的電池,他把這些電池運回美國后,要做的只是開發一套電池管理系統,教會客戶如何使用這套系統即可,非常簡單,沒什么高科技。
但這也限制了Powin的利潤。儲能行業平均凈利潤本就較低,據了解僅5%-10%。因此,約瑟·盧才計劃建造一座電池工廠,通過垂直整合來壓低成本,增加毛利。
約瑟·盧已經計劃好了電池廠的發展藍圖,組裝電池包是第一步,等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再向生產電芯躍進。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甚至從大陸的電池廠挖人,還在各大院校的招聘會上,許以綠卡、高薪,引進剛畢業的高材生去美國工作。
實事求是地說,約瑟·盧確實在為美國制造發光發熱,并非那種騙補貼的企業家。可惜,他的宏圖大計才搞了一半,就遇到了“瘋王”特朗普。
4月,“瘋王”的對等關稅徹底搞垮了Powin,高達145%的關稅,讓Powin無法從中國進口電芯,導致本已緊張的資金鏈徹底斷裂。
在此之前,Powin曾樂觀地預計,只需裁員700人便可渡過危機。然而,特朗普關稅政策的沖擊徹底斷送了這一計劃,公司最終走向破產。
美國排名第一的儲能公司Fluence在Powin破產后發布了緊急通告,宣布今年的凈利預期從8500萬美元,下調至1000萬美元,原因也是受關稅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
特朗普不是要重振美國制造嗎?那么,為什么像約瑟·盧這樣的實干家會在他的治理下走向破產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真夠諷刺的!
作者:952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