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計:3718字,4圖
閱讀預計:6分鐘
在印度東北部,有一個曾經因武裝叛亂而被世人知曉的地方——那加蘭邦。
然而,如今這里正發生著一場悄然的變革。在咖啡樹苗首次被引入這片土地 40 多年后,那加蘭邦種植的咖啡正逐漸嶄露頭角,為這個邦贏得了新的聲譽,咖啡豆與啤酒一同成為了那加蘭邦發展的新希望。
別具一格的咖啡屋,開啟咖啡之旅
走進印度的Dimapur、Mokokchung、Wokha、Chumoukedima和 Kohima 等城市,一家名為Juro Coffee House的咖啡館格外引人注目。
它有著高高的天花板,柔和的燈光灑在棕色和綠松石藍色的軟墊椅子上,營造出一種別致的歐洲咖啡館氛圍。
這家咖啡館位于印度東北部的2號國道旁,這條公路連接著東北部的阿薩姆邦、那加蘭邦和曼尼普爾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2025年1月,那加蘭邦政府為其落成了一個現場烘焙單位,這使得Juro Coffee House成為了一個從農場到杯子的一站式場所。
Juro Coffee House 的創始人聞到當地中度烘焙的阿拉比卡咖啡
在這里,來自那加蘭邦12個地區的生咖啡豆,經過現場烘焙、研磨,最終變成了顧客手中香醇的咖啡。
雖然目前在典型的一天里,咖啡館大約只有100名顧客,但這些數字僅僅是一個開始。它就像一顆小小的火種,點燃了那加蘭邦咖啡產業發展的希望之火。
歷經波折,咖啡產業破繭而出
那加蘭邦的歷史曾被陰影籠罩。幾十年來,一場尋求從印度分離的武裝叛亂主導了該邦的政治和經濟格局。
自印度獨立以來,那加蘭邦安全部隊與武裝叛亂分子之間的沖突不斷,數千人在這場長期的動蕩中失去了生命。
那加分離主義分子還曾舉行全民公決,幾乎所有投票都贊成脫離印度聯邦,但印度從未接受過那次投票。
長期以來,那加蘭邦的經濟一直依賴農業,水稻、香蕉、橙子等水果以及芥菜葉等綠葉蔬菜是傳統種植的主要農作物。
直到1981年,印度咖啡委員會為了促進咖啡生產,將咖啡引入了那加蘭邦,但在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咖啡產業并未得到顯著發展。
直到2014年,情況才開始有所改變。在政府政策變化的助力下,以及一群年輕企業家的推動下,那加蘭邦的咖啡產業迎來了春天。
如今,這里已有250個咖啡農場,分布在11個地區,占地10,700公頃(26,400英畝),約9,500名農民投身于咖啡種植事業。
此外,那加蘭邦還擁有 8 家烘焙廠,本土咖啡館如雨后春筍般在 Dimapur 和Kohima等主要城市以及Mokokchung和Mon等內陸地區涌現。
青年返鄉,助力咖啡產業崛起
Juro Coffee House的創始人Searon Yanthan的故事,是那加蘭邦咖啡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和許多當地青年一樣,Yanthan在2010年離開那加蘭邦外出求學,先后在南部城市欽奈上高中,在北部的旁遮普邦攻讀本科,后來還輟學前往班加羅爾學習商科。他笑稱自己 “學的是商科,但唯一擅長的科目是創業”。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COVID-19疫情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疫情爆發時,他即將畢業,卻不得不帶著未完成的學業離開。在疫情封鎖期間,他想盡辦法,偷偷坐上了一輛政府車輛,回到了距離州首府科希馬 112 公里的家庭農場,而他的父親早在 2015 年就開始在這里種植咖啡了。
在農場的七個月時間里,Yanthan 發現咖啡農對咖啡豆的質量知之甚少,這并不奇怪,因為咖啡原本并非印度東北部那加人和其他民族社區的家庭飲料。
但這也讓他看到了機會,2021年,他推出了Juro背后的母公司 Lithanro Coffee。此后,他積極走訪其他農場,與農民合作,致力于提高咖啡質量并維護種植園。
他還建立了自己的加工單位,熱情地接待其他咖啡農,用一杯手工沖泡的咖啡,拉近了與他們的距離,漸漸與200名農民建立了合作關系,從他們那里采購咖啡豆。
Yanthan將咖啡視為那加蘭邦年輕人除了追求政府工作之外的新經濟前景。在那加蘭邦,由于私營部門就業歷來不穩定,數百萬家庭都期望子女能找到一份政府工作。
而如今,咖啡產業為年輕人提供了另一種可能,同時,咖啡還成為了將人們聚集在一起的工具。
Yanthan深知,咖啡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整個社區的努力,“在這個行業,不僅僅是一個人可以做這項工作,它必須是一個社區”。
政策支持,釀造咖啡產業成功
2015 年,對于那加蘭邦的咖啡產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年。這一年,州政府將咖啡開發權移交給了土地資源部(LRD),這一舉措成為了咖啡產業發展的關鍵轉折點。
LRD 積極實施由聯邦政府和州政府贊助的計劃,大力推廣咖啡種植。他們不僅支持農場維護,還建造苗圃,為農民提供免費樹苗。
在收獲后環節,政府也加大了支持力度,向農民提供咖啡碎漿機,在一些地區設立清洗站和固化裝置,還為企業家提供烘焙廠,這些舉措極大地促進了那加蘭邦咖啡產業的發展。
Lichan Humtsoe 就是政策受益者之一。2016 年,他辭去了在 LRD 的工作,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Ete(在 Lotha Naga 方言中意為 “我們的”),成為了該州第一家采購、供應那加精品咖啡的企業。
如今,Ete 不僅經營著自己的咖啡館、烘焙店和咖啡實驗室,還致力于研究當地水果的化學特性,將其融入咖啡風味中,打造獨特的咖啡產品。
Ete coffee 在印度那加蘭邦為農民和釀酒商開設的培訓學校
此外,Ete 還在那加蘭邦及鄰近的曼尼普爾邦設立了咖啡學校,擁有專門的課程和培訓設施,為那加蘭邦培養了下一代咖啡專業人士。
Humtsoe 感慨地說,過去十年,那加蘭邦的私營部門和政府在推廣咖啡方面相輔相成。
那加蘭邦咖啡產業的蓬勃發展,也與印度咖啡豆出口的整體增長趨勢相吻合。2024年,印度的咖啡出口額首次超過10億美元,產量相比 2020-2021年翻了一番。
盡管印度 70% 以上的咖啡來自南部的卡納塔克邦,但咖啡委員會一直在努力擴大東北部的種植,那加蘭邦正是其中的重點區域。
克服質量挑戰,探索可持續發展之路
那加蘭邦的咖啡革命,不僅為當地帶來了經濟發展機遇,還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森林保護。
LRD 主任 Albert Ngullie 表示,“我們不開墾土地”,咖啡種植正幫助那加蘭邦的農業從傳統的刀耕火種技術逐漸過渡到農林業。
然而,那加蘭邦的咖啡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質量挑戰。40 歲的農民 Limakumzak Walling 回憶起父親當年種植咖啡的經歷,那時雖然種植了阿拉比卡咖啡,但由于找不到市場,咖啡種植對他們來說與其說是獎勵,不如說是一種負擔。
如今,雖然政府接手咖啡開發后,付款情況有所改善,買家直接從農民那里采購,價格也更高了,但利潤依然不高。
Walling 每年的收入不到 200,000 盧比(約合 2,300 美元),他和大多數農民一樣,仍然沒有完全放棄傳統的 jhum 種植,也就是刀耕火種的耕作方法。
這種耕作方法近年來已被證明會帶來諸多環境問題,隨著天氣模式的變化和土壤肥力的下降,jhum 種植的集約化土地使用會導致環境進一步退化和溫室氣體排放,加劇氣候變化。
Walling 指著常綠樹林說,“樹木正在干涸,山泉水也在干涸”,而且蟲害也是一個主要問題,由于擔心破壞土地,他們甚至不敢使用有機肥料。
此外,盡管州政府已經設立了一些清洗站和腌制裝置,但對于眾多農民來說,這些設施還遠遠不夠,無法滿足他們維持咖啡質量和獲得更好價格的需求。
農民們往往不知道自己收獲的咖啡豆質量如何,只能盲目采摘。
印度咖啡委員會在那加蘭邦的聯絡官 Dipanjali Kemprai 表示,委員會鼓勵農民在種植咖啡的同時間作黑胡椒等園藝作物,以補充收入,但目前間作模式仍未完全推廣開來。
而且,最近的衛星數據顯示,盡管政府努力促進可持續農業,傳統的輪作耕作(jhum)仍有再次興起的跡象。
展望未來,咖啡夢想熠熠生輝
盡管印度是世界第七大咖啡生產國,但與巴西、越南、哥倫比亞和意大利等出口大國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那加蘭邦的咖啡出口情況同樣面臨挑戰,雖然政府堅稱出口在穩步增長,但企業家們卻有不同的感受。
那加蘭邦咖啡的共同所有者 Vivito Yeptho 表示,他們上一次向南非出口 15 公噸咖啡還是在 2019 年。
印度東北部那加蘭邦的咖啡種植
不過,那加蘭邦的咖啡也并非沒有亮點。2024 年,該州的咖啡產量達到了 48 公噸,創下歷史新高。
Yeptho 還提到,僅 Nagaland Coffee 就為印度各地的 40 家咖啡館供貨,其中 12 家位于東北部地區。
而且,Naga 咖啡已經在國際上嶄露頭角,在 2022 年南非的 Aurora 國際口味挑戰賽中獲得銀牌,2023 年更是榮獲金牌。
然而,要實現大規模出口,那加蘭邦的咖啡產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Yeptho 認為,為了滿足出口需求,他們每年至少需要生產 80 - 100 公噸咖啡。
企業家們深知,在追求產量之前,必須先提高咖啡豆及其收獲后加工的質量。
Yanthan 的 Lithanro 品牌擁有從農場到杯子的完整產業鏈,他認為農民首先要改變觀念,重視種植園的維護。
“即使在今天,人們的態度是,在收獲之前(從 11 月開始)的夏季和季風季節不需要照顧植物,但樹木需要不斷修剪以保持在一定高度內,必須除草,莖也需要維護。”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那加蘭邦的咖啡從業者們依然充滿夢想。Humtsoe 希望那加蘭邦的特色咖啡能盡快被貼上地理標志標簽,就像印度南部的 Coorg、Chikmagalur、Araku Valley 和 Wayanad 的咖啡品種一樣。
他渴望讓印度的好咖啡與那加蘭邦緊密聯系在一起,讓 “土地上的人們必須成為品牌”,讓那加蘭邦的咖啡能夠走向世界,成為那加蘭邦的一張亮麗名片。
那加蘭邦的咖啡故事,是一個關于變革、希望與夢想的故事。從曾經的動蕩與貧困,到如今咖啡豆飄香,咖啡產業正逐漸改變著那加蘭邦的面貌。
而啤酒產業也在這片土地上悄然發展,與咖啡一起,為那加蘭邦帶來了新的希望,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那加蘭邦真的會成為印度乃至世界聞名的咖啡中心,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為印度通原創作品,任何自媒體及個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轉載(包括注明出處),免費平臺欲獲得轉載許可必須獲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臺授權。任何將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于商業推廣或者宣傳的行徑均為嚴重的侵權違法行為,均按侵權處理,追究法律責任。
>> 熱文索引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