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越熙
近兩年,咖啡、茶飲品牌加速涌向景區。景區門店的意義不僅在于提供飲品服務,更是文旅融合、消費升級與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是文旅產業升級的“催化劑”。
國內文旅市場火熱,文旅消費升級的浪潮推動咖啡品牌深化在地文化與咖啡文化的深度融合。以星巴克為例,7月21日,記者了解到,星巴克近期于九寨溝、張掖、敦煌三大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同步開設門店。
有關數據顯示,截至第二季度末,星巴克中國門店總數達7,758家,覆蓋全國超1,000個縣級市場。近兩年,在持續擴大業務版圖的同時,品牌呈現聚焦文旅消費的新趨勢。不止敦煌莫高窟、張掖七彩丹霞、九寨溝,星巴克在海拔3050米的玉龍雪山、三亞蜈支洲島也開設了景區門店。
景區特色店在承載食飲服務外,也正成為文旅打卡地標。據介紹,融合浙東漁村民俗寧波東錢湖陶麓街市店、活化百年歷史建筑的星巴克臻選天津恒隆廣場旗艦店、詮釋老漢口風情的武漢巴公房子臻選店等等,門店空間本身已升維為在地文化的轉譯載體,成為文旅體驗的有機組成部分。
在文旅產業加速迭代的當下,咖啡文化與在地文化融合的范式,將咖啡場景轉化為兼具社交屬性、文化體驗與地域記憶的復合型場景,成為“文旅+商業”融合發展的鮮活注腳。事實上,搶占景區點位已經成為頭部咖啡品牌們的共識。除了星巴克,近兩年,肯悅咖啡在五臺山推出了全國首家中式漢服主題景區店,與肯德基門店“肩并肩”布局,成為游客打卡熱點,通過母品牌肯德基的選址資源實現“景區、交通樞紐、高校”的快速布局。% Arabica也開設了拉薩布達拉宮店,以雪山晶體為設計靈感,透過玻璃幕墻可直視布達拉宮,成為西藏旅游打卡地標。Manner Coffee也開設了國內首個雪場常駐咖啡店,以“林間小屋”風格提供平價精品咖啡,填補高端雪場飲品空白。
業內人士評價,景區開設咖啡門店對品牌的文旅意義深遠。首先咖啡門店成為品牌與景區文化深度融合的載體,通過空間設計、產品創意(如地域特色飲品)將品牌轉化為文化符號,增強記憶點。其次,提升游客體驗,延長停留時長,促進二次消費,如星巴克九寨溝店以山水人文為靈感,打造“第三空間”,強化情感聯結。再者,借助景區流量與社交傳播屬性,低成本實現品牌曝光與口碑裂變,小紅書、抖音打卡內容驅動年輕客群增長。此外,推動市場下沉與ESG實踐,如鄉村景區門店助力鄉村振興,環保舉措塑造責任品牌形象。最終,咖啡門店從單一商業網點升維為品牌文旅生態的戰略支點,實現文化價值、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共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