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orld’s most liveable cities in 2025
維也納已失去王冠。動蕩威脅著各地的生活水平。
根據我們姊妹公司經濟學人智庫(EIU )最新發布的宜居指數,全球各城市的生活條件連續第二年未見改善。這項年度調查旨在幫助企業計算員工調動時的艱苦條件津貼,該指數涵蓋了醫療保健、文化與環境、教育、基礎設施和穩定性五個類別,對173個城市進行了評估。雖然前四個類別的得分大多保持不變或有所提升,但穩定性的下降抵消了這些城市的得分提升。
維也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座奧地利首都曾是2022年至2024年全球最宜居城市。但今年,由于兩起未遂的恐怖襲擊——泰勒·斯威夫特演唱會和火車站襲擊——導致其穩定性得分下降,維也納失去了這一位置。該得分衡量的是軍事沖突、內亂和恐怖主義威脅。維也納目前與蘇黎世并列第二。哥本哈根是僅有的六個在穩定性方面獲得滿分的城市之一,今年在總體排名中名列前茅。墨爾本和日內瓦位列第五。
圖表:《經濟學人》
規模較小的城市在該指數中通常表現良好。前20名中,只有三個城市的人口超過600萬。倫敦和紐約分別位列第54位和第69位。這些城市的犯罪率和恐怖主義威脅都很高。道路交通也十分擁堵。世界最大城市東京排名第13位。
不穩定因素也損害了排名另一端的宜居性。大馬士革仍然排名墊底(但去年12月巴沙爾·阿薩德政權倒臺以及美國隨后決定解除對敘利亞的經濟制裁,預示著首都在下一輪排名中將表現良好)。基輔連續第三年位列倒數第十。德黑蘭剛好排在倒數第十之外,目前正遭受以色列的轟炸,因此排名不太可能上升。克什米爾邊境的軍事沖突是導致該指數中五個印度城市穩定性得分下降的一個因素。(唯一進入榜單的巴基斯坦城市卡拉奇,其穩定性得分已經很低。)
加拿大西部的卡爾加里是今年排名跌幅最大的城市,從第五位跌至第十八位。該指數中的其他三個加拿大城市中有兩個也出現了下滑。這反映了加拿大醫療保健的漫長候診名單以及住房短缺。自三月起就任的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相反,沙特阿拉伯旨在減少經濟對石油依賴的“2030愿景”計劃幫助以商店和購物中心聞名的度假小鎮胡拜爾在過去一年中取得了最大的進步。該市的排名上升了13位,至第135位。
在西歐30個上榜城市和北美25個上榜城市中,只有雅典未能達到最高宜居等級(即80分及以上)。亞洲是宜居性排名第三的地區,盡管其城市的生活條件差異更大。排名前20的城市中,近一半位于東亞和澳大拉西亞。許多南亞城市的排名遠低于此,部分原因是高污染和高溫。
前景喜憂參半。過去幾年損害生活水平的通貨膨脹似乎正在下降。但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正在加劇,威脅著各地的穩定和生活質量。■
說明:本號刊發自各方的文章,是為了獲得更全面的信息,不代表本號支持文章中的觀點。由于微信公眾號每天只能推送一次,無法即時更新,因此,本站目前在騰訊新聞發布最新的文章,每天24小時不間斷更新,請收藏以下地址(請完整復制),隨時刷新:
https://news.qq.com/omn/author/8QIf3nxc64AYuDfe4wc%3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