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1月,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前往臺中探望了一位老人,見面后嘴上還直說:“孫先生啊,我來遲了!”
此人正是被蔣介石幽禁了三十年的孫立人將軍,失去自由的三十年,早已磨平了孫立人的棱角。
但是在見到蔣經國之后,孫立人卻說道:“你來正好,我有三個要求,希望你能幫我實現。”
那么孫立人的三個愿望,究竟是什么呢?
戰將孫立人
孫立人確實稱得上是一代名將,他原本就讀于清華大學,學的是土木工程,后來前往美國留學,因為深感時局艱難,而果斷轉入美國弗吉尼亞軍校。
在軍校畢業后,他游歷歐洲,考察了英法德等國的軍事,1928年回到國內,先是加入了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擔任中尉軍訓隊長。
國民黨的黨務工作都是被陳氏兄弟所掌握的,也就是說孫立人有機會成為CC系的成員,但不久后孫立人加入了海陸空軍總司令部侍衛總隊擔任上校副總隊長。
這個職務其實就是蔣介石的身邊人了,雖然不是黃埔出身,也并非蔣氏嫡系,但是憑借著履歷,孫立人也能混出頭。
不過,孫立人不滿蔣介石軍隊的種種陋習,最終再次選擇跳槽。
而這次離開,孫立人就加入了宋子文一手創建的稅警總團。這支部隊的裝備全部都是從美國進口,排長以上軍官都有留美經歷。
孫立人在這里,找到了一種熟悉的感覺,宋子文對孫立人也算是有著知遇之恩,孫立人加入稅警總團之后,宋子文立刻就重用了他。
而孫立人此后,也被深深的打上了宋子文手下的標簽……
在稅警總團期間,孫立人按照自己在美國學習的知識,制定了一套完全不同于國軍其他部隊的訓練操典,被當時的國軍部隊稱之為“孫氏操典”。
所以稅警總團的官兵無論是從文化水平、戰術水平,還是在裝備水平上都要普遍強于其他國軍,甚至強于蔣介石的嫡系,其甚至還具備緝私專業性。
淞滬會戰爆發之后,孫立人率領稅警第四團防守蘇州河南岸,同日軍血戰兩周。
其部在周家橋七次頂住敵人,使得該地區成為敵人在戰役中損失最多的位置,但是孫立人本人也因為作戰勇猛,被日軍炮彈擊中,身負重傷。
戰地急救后,軍醫發現他身上有十三處彈片,軍醫院根本就搞不定,只能將其送往香港接受治療。
就這,孫立人還昏迷了整整三天,然而在痊愈之后,孫立人就立刻返回了武漢,在重組的緝私總隊擔任少將總團長。
1941年,財政部被迫上交緝私總隊半數兵力后,孫立人也成為了國軍正規軍中的少將師長,不過孫立人一生中的高光時刻卻是在緬甸。
在緬甸,孫立人打出了仁安羌大捷,以不到八百人的兵力,打退了數倍于己的敵人,救出了十倍于己的友軍,可謂是戰爭史上的奇跡。
這是因為孫立人指揮的部隊,本身就是當年稅警總團的部署,是精銳中的精銳,這一仗也是中國軍隊和同盟國軍隊首次共同作戰。
這也是同盟國軍隊在緬甸戰場上,首次取得的大勝仗,因此孫立人的名氣一下子就傳遍了大江南北,甚至傳遍了全世界。
然而也是因為孫立人在戰場上取得功績,最終卻險些為他引來了殺身之禍,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功高震主
自從緬甸仁安羌一戰之后,孫立人就成為了國軍內部的軍事明星,但是其本人卻并非黃埔系的成員,更不是國民黨員,所以始終不受信任。
而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孫立人和美國的關系實在是太好了。
根據后世美國解密的檔案,由于蔣介石在內戰中的表現過于糟糕,美國曾經一度考慮讓更有軍事背景的孫立人取代蔣介石。
1949年2月12日,美國遠東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將軍的副官專程前往臺灣,邀請孫立人前往東京和麥克阿瑟會面。
當時麥克阿瑟近乎就是和孫立人打明牌了:“我們不能讓臺灣這艘不沉的航空母艦落入解放軍手中,我們有意請閣下鞏固臺灣。”
但是孫立人這個人卻是有著一定的民族性的,他只是不停表示,自己是忠誠于蔣介石的,不會背離領袖,更是只會打仗,不懂什么政治。
而孫立人的表態,恰恰說明了,其實他懂得政治,孫立人很清楚,臺灣島內除了日據時期遺留下來的本島人集團之外,能被蔣介石帶上島的,除了少數宋系人馬之外,全都是蔣介石的嫡系。
自己一個半宋系,非蔣氏嫡系,就算是在美軍的幫助下得以上位,又如何能夠服眾?又如何能夠搞得好政治?
如果在島內有誰能夠取代蔣介石,那肯定也是非陳誠莫屬,可以說孫立人是從來都沒有過這種非分之想的。
而在回到臺灣之后,孫立人也第一時間向陳誠如實匯報了情況,但是孫立人的坦誠,卻換不來蔣介石的以誠相待。
這反而讓蔣介石更加懷疑孫立人,因為美國人能找他一次,就能找他第二次、第三次,難道孫立人真的每一次都能耐得住誘惑嗎?
1950年,孫立人被升任為陸軍總司令,但是與此同時,蔣經國也開始在蔣介石的授意下,讓自己掌控的情報機構滲透陸軍總司令部。
孫立人升官后不到一周,他的秘書黃英就被以莫須有的”泄露軍機“為由被抓,孫立人的舊部多人也被抓。
1951年,蔣經國正式入駐陸軍總部,孫立人事實上已經成為了有名無實的橡皮圖章。
1955年,蔣介石更是炮制了所謂的”兵諫案“,矛頭直指孫立人,很多人都勸孫立人快點出逃,學學吳國楨。
但是孫立人自認為自己問心無愧,所以一直都不肯出國,最終被蔣介石逼到辭職,隨后被軟禁。蔣介石也不抓、不審、不判,就是扣著孫立人。
這一扣,就扣到了八十年代,扣到了蔣介石去世,蔣經國上臺,最終扣到了蔣經國即將去世。
或許是心中有愧,蔣經國晚年對孫立人還不錯,還專門去探望了孫立人,面對蔣經國,孫立人提出了三個要求。
首先,希望能夠回到故土大陸去看看,兩岸統一也是民心所向,希望蔣經國能夠滿足大家的期盼。
其次,在他死后,希望能夠將他的遺體遷到廣州的印緬戰場烈士公墓,讓他和自己的戰友們長眠于一處。
最后,希望當局能夠幫助他尋找當年戰友們在大陸的后代,好好照顧他們的生活。
面對孫立人的愿望,蔣經國啞口無言,沉默了半晌,最后只是默默地說道:“現在還不是時機……”隨后訕訕離開。
1988年,蔣經國去世,孫立人隨后恢復自由,但是1990年底,剛剛恢復自由三年的孫立人將軍,也郁郁而終。
孫立人的遺言其實有三個版本,分別是“我對得起國家”,“我是冤枉的”和“還我清白”,一代名將,最終結局竟是如此凄涼……
參考資料
《蔣介石的囚徒——一代名將孫立人》 南十方
《抗日名將孫立人》 陳華
《孫立人晚年的大陸情懷》 李傳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