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專注終身成長領域的董三自。
溫馨提示:我的文章較抽象,僅適合有國學基礎的中上資質者閱讀哦。
天道酬勤,是自古以來被眾人推崇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而道家的無為,也是流傳兩千多年,被智者們認可的智慧思想。
不過,這兩者聽上去,似乎有些自相矛盾!
勤,是鼓勵人們勤勞、勤勉,自然是多做事的意思;
而無為,倒像有幾分教唆人偷懶的意味……
兩種說法,哪種更合理?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正確理解和應用?
關于天道酬勤,應該很少人有異議;
因為一直以來,人們都在踐行這一思想,歷史上有著太多的成功事例,都在印證這一說法的正確性。
比如書圣王羲之,關于他勤奮練字的故事,簡直可以寫出一本書來!
墨池:由于他長年在一個池子旁練字,他練完字會用池水清洗毛筆,長此以往,池水都變成了墨水的顏色;
墨水蘸饃:他練字練得忘我,連吃飯都忘了,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餓極后抓了一塊饃就吃,后來卻發現嘴是黑的,原來無意中竟一直吃著墨水蘸饃!
古代很多成語都是在講天道酬勤的道理,什么鑿壁借光啦,什么懸梁刺股啦、什么囊螢讀書啦……
這些人也的確是憑借著勤奮的精神,最終為自己贏得了功名和聲譽。
不過成功案例多,失敗案例更多!
勤,真的就一定能得到收獲嗎?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人很勤勞,不停在做事,卻總是勞而無功!有些還因此累出一身病來!整個人也因此心力交瘁。
這又是為什么?后面再揭密。
先來看另一種說法——無為。
《道德經》這樣說:
【無有入于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也。】
莊子的庖丁解牛,其實就是在詮釋老子這一思想。
庖丁解牛,和我們想象中咬牙切齒、皺眉瞪眼的場景不同,他竟像在跳舞一樣,輕松又而自在;
一把刀,用了十九年,解牛數千頭,卻好像新的一樣。
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別人的刀,解一頭牛下來,不是折斷就是變鈍,因為他們不懂得“因其固然”的道理!
這個固然,是牛天然的身體結構,每頭牛都是如此,只要掌握了牛身體結構的規律,再反復練習,就擺脫了那種低級的勤奮狀態,從而晉級到無為而為的境界!
這就是老莊共同提倡的:道。
凡事找規律,根據規律做事,則事半功倍,到了這樣的境界,人看上去似乎沒做多少事,但實際已經抓到關鍵,輕松搞定了。
而前面說的那類人,看起來勤勞得不得了,但最后不但啥也沒得到,反而把自己累垮了!
原因就在于不善于把握“道”。不適合做生意的人跑去做生意,賠錢很正常!
不知道自己擅長什么,適合干什么,瞎干一氣,自然效果不好。
三自觀點:
莊子的“天理”,和天道酬勤的“天道”,正好呼應上了!
天理,天道,說的都是自然規律!
可見,不論是天道酬勤,還是無為,其實說法不同,道理都一樣,都是在講要按規律辦事。只是境界各有高低罷了。
更多精彩見個人主頁。
心智提升,是人生最重要的成長,貫穿一生。
我們的成長目標是:自足、自洽、自在。
我是專注終身成長領域的董三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