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在書中寫過:“福氣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你一靠近就知道——有的人身上像揣著暖爐,走到哪都讓人舒服;有的人卻像帶刺的藤,誰碰誰扎手。”
老輩人也常說“相由心生,境隨心轉”,一個人有沒有福氣,其實都寫在日常里,不用問也不用算,看三個地方就一目了然。
別覺得福氣是老天爺賞的,其實是自己修的。就像種莊稼,你肯除草施肥,它就長得旺;你不管不顧,自然收成就差。那些讓人覺得“有福氣”的人,不過是在別人忽略的地方,悄悄做好了自己。
一、看他遇事的“臉色”,《菜根譚》說“性躁心粗者,一事無成”
《菜根譚》里有句話:“性躁心粗者,一事無成;心平氣和者,百福自集。”一個人有沒有福氣,先看他遇事兒時的臉色——是急得跳腳罵娘,還是沉得住氣想辦法。
鄰居張大爺就是個典型。前陣子他兒子開車蹭了別人的車,年輕人慌里慌張打電話求助,張大爺卻慢悠悠說:“別急,先看人沒事沒,再報保險,該賠多少賠多少。”等他到了現場,對方車主正火大,張大爺遞根煙笑著說:“不好意思啊,孩子年輕毛躁,您多擔待,咱們按規矩來,絕不耍賴。”三言兩語就把事解決了。
反觀有的人,買菜多找了五塊錢能高興半天,一旦碰點不順心,比如快遞晚了、菜買貴了,立馬耷拉著臉,逮誰懟誰。老話說“和氣生財”,其實不光是財,福氣也喜歡往笑臉里鉆。你整天愁眉苦臉,好運來了都繞著走;你遇事不慌不怒,再難的坎也能慢慢邁過去。這臉色里藏的,其實是一個人的格局和心態。
二、看他對“弱小”的態度,《孟子》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里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個人對弱小的態度,最能看出他的底色。是覺得“跟我沒關系”,還是忍不住搭把手,往往決定了福氣的厚薄。
小區門口有個賣煎餅的阿姨,每天收攤時都會把剩下的煎餅送給附近的流浪貓,看到老人過馬路,總會停下手里的活扶一把。有次她的三輪車壞了,好幾個常來買煎餅的人主動幫她修,有人還說:“阿姨人好,咱們搭把手是應該的。”
而有的人,看到清潔工掃地嫌擋路,碰到乞討的人翻白眼,覺得“我過得好就行,別人死活不管”。可老話講“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福氣從來不是獨來獨往的,你對世界溫柔,世界才會對你溫柔。那些愿意對弱小伸出援手的人,看似在付出,其實是在為自己積攢福報,哪天自己遇著難了,自然有人愿意拉一把。
三、看他對“欲望”的把控,《道德經》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道德經》里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意思是懂得滿足的人,不會招來羞辱;懂得適可而止的人,不會陷入危險。一個人能不能守住福氣,關鍵就看他能不能管住自己的欲望。
我表叔以前做生意賺了點錢,卻總覺得不夠,跟風投了一個自己不懂的項目,結果賠得血本無歸,還欠了一屁股債。他常嘆氣:“當初要是不貪心,守著老店慢慢做,也不至于現在這樣。”
反觀我姑父,開了家小超市,每天守著店,按時關門陪家人吃飯,有人勸他擴大規模,他總說:“現在這樣挺好,錢夠花,家人在身邊,比啥都強。”日子不算大富大貴,但一家人平平安安,和和美美,誰見了都說他有福氣。
老話說“人心不足蛇吞象”,多少人本來日子過得好好的,就因為貪心不足,想賺更多的錢,想爬更高的位置,最后把手里的福氣作沒了。福氣這東西,就像手里的沙,握得越緊漏得越快,懂得適可而止,才能穩穩當當握在手里。
說到底,“有福之人,自帶氣象”,這氣象不是穿多貴的衣服,住多大的房子,而是遇事時的從容,對人的善意,對欲望的克制。
這三個地方看明白了,就知道福氣從來不是碰運氣,而是修出來的。你對生活什么樣,生活就對你什么樣;你給世界多少溫暖,世界就回饋你多少福氣。從今天起,把臉色放柔和,把心放寬善,把欲望收一收,福氣自然會慢慢向你走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