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下旬,紅四方面軍指揮部率領第五軍、第九軍、第三十軍等部隊從甘肅靖遠附近西渡黃河。11月8日,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正式批準授予這支部隊"西路軍"的番號。
11月11日,西路軍軍政委員會正式成立,由陳昌浩擔任主席,徐向前任副主席。
主要戰略目標:打通國際路線,獲取蘇聯援助;建立河西走廊根據地;配合河東紅軍戰略行動。
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及總部領導
總指揮:徐向前
總政治委員:陳昌浩
副總指揮:王樹聲
參謀長:李特
政治部主任:李卓然
司令部及政治部主要成員
第1局局長:郭天民
組織部部長:張琴秋
宣傳部部長:劉瑞龍
敵工部部長:曾日三
軍人部部長:黃火青
地方工作部部長:吳永康
供給部部長:鄭義齋
衛生部部長:蘇井觀
兵站部部長:吳先恩
保衛局局長:曾傳六
各軍主要指揮員
第5軍-軍長董振堂(犧牲于高臺戰役),政委黃超(后被殺),參謀長李屏仁(后畢占云),政治部主任楊克明(犧牲),供給部長彭嘉慶,騎兵團-團長呂仁禮。
下轄部隊:
第13師-師長李連祥(后葉崇本,均犧牲),政委朱金暢(犧牲),參謀長劉培基(犧牲)。
下轄第37團-團長:李連祥(兼,犧牲),政委陳道貴(后何志余,犧牲),參謀長孟益元(犧牲),政治處主任鐘烈彬;
第39團-團長吳代朝(犧牲),政委朱金暢(兼),參謀長饒子健(后突圍),政治處主任蘇光明。
第15師-師長郭錫山(后叛變),政委謝良(重傷被俘,后歸隊)
下轄第43團-團長萬漢江(犧牲),政委何志余(犧牲),參謀長嚴鳳才;
第45團-團長葉崇本(犧牲),政委張力雄(突圍),政治處主任羅定祥。
第9軍-軍長孫玉清(被俘犧牲),政委陳海松(犧牲),參謀長陳伯稚(犧牲)、李聚奎(后),政治部主任曾日三,騎兵團-團長黃高宏。
注:后在1936年冬,將原第26師和教導師番號撤銷,所轄部隊改編為三個團。
下轄部隊:
第25師-師長:王海清(犧牲),政委盛修鐸(后楊朝禮,犧牲)。
下轄第73團-團長張達善(犧牲),政委張榮福(犧牲)
第27師-師長陳家柱(后劉理運,均犧牲),政委李德明(后易漢文、陳修坤,均犧牲),參謀長姜振海(犧牲),政治部主任夏祖盛。
下轄第80團-團長:王學禮(犧牲),政委李有慶(犧牲)。
教導師(1936年冬撤銷前)-師長張道容(犧牲),政委易漢文(后調第27師,犧牲)。
第30軍-軍長程世才(代),政治委員李先念,副軍長程世才,參謀長黃鵠顯,政治部主任李天煥。
下轄部隊:
第88師-師長熊厚發(犧牲),政委鄭維山(突圍),參謀長熊德臣(后饒子健,突圍)。
下轄第263團-團長熊發慶(犧牲),政委鐘行忠(犧牲)。
第265團-團長:鄒豐明(犧牲),政委黃英祥(犧牲)。
第268團-團長楊秀坤(后突圍至新疆),政委徐金樹(犧牲),參謀長饒子健(后調任),政治處主任鄒開盛(犧牲)。
第89師-師長邵烈坤(被俘犧牲),政委張文德(犧牲)。
下轄第267團-團長:張明倫(后潘傳品,犧牲),政委姚運良(突圍),政治處主任羅登元(犧牲)。
第269團-團長潘傳品(犧牲),政委朱德仕(犧牲),政治處主任馮倫奎(犧牲)。
其他重要部隊
婦女抗日先鋒團-團長王泉媛(后王金媛),政委吳富蓮(犧牲),政治處主任華全雙。
騎兵師-師長董俊彥(后杜義德),政委秦賢道。
總部直屬特務團-團長徐明山(犧牲),政委李三金(犧牲)。
第4兵站-站長周業成(犧牲)。
教導團-團長王樹聲(兼)。
1937年3月,西路軍西征作戰失利后,徐向前、陳昌浩奉命返回陜北。剩余部隊由李卓然、李先念、王樹聲等組成西路軍工作委員會(李卓然任書記),并將部隊整編為三個支隊,轉入祁連山區開展游擊作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