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 一首原本無感的歌,在短視頻平臺反復聽到后,竟也能跟著哼起來,覺得這歌還行;
- 樓下那家起初覺得很普通的早餐店,現在是你的早餐首選;
- 隨后下載的普通圖片,用來當做手機壁紙后,越看越順眼;
- 小區里每天和你搭同一趟電梯的鄰居,即使從未交談過,見面時也會微笑點頭打招呼;
然而,那些曾經親密無間,但由于各種原因現在不怎么聯系的朋友,再次見面時只剩下客套的寒暄。
這背后,隱藏著一個心理學現象:多看效應,人們傾向于對熟悉的事物或人產生更多好感。
大腦會偷偷「偏愛」熟悉的東西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在20世紀60年代做了一個很有趣的實驗。
他準備了六組人物照片,分別給6組普通人看,但是看照片的方式有所不同:
- 第一組:有的照片出現0次;
- 第二組:有的照片出現1次;
- 第三組:有的照片出現2次;
- 第四組:有的照片出現5次;
- 第五組:有的照片出現10次;
- 第六組:有的照片出現25次。
所有的照片都是隨機出現,而且每次照片出現的時間極其短暫,短到所有的參與者都沒辦法認清這些照片。
所有的照片呈現完之后,所有的參與者都需要對每一張照片進行喜愛度評分。
結果發現,出現了25次照片的喜愛度,遠遠高于只出現過1次的照片。
后續的研究還發現:
即使是無意義符號、幾何圖形、甚至是漢字都出現了這種“多看效應”:出現的次數越多,大家對它的好感度越高。
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這其實與大腦的「安全機制」有關,在原始社會,人類為了生存下去,天然地會對未知事物保持警惕,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并延續至今。
若是某種事物或人物,持續不斷地在我們面前“刷存在感”,大腦會將他們標記為“安全”的,從而降低警惕,產生親近感,繼而會進一步誘發積極情緒,讓我們對其產生好感。
從陌生到信任,有效 “刷臉” 的兩大法則
“多看效應” 并非簡單的 “刷存在感”,掌握“頻率+內容”這兩大核心要素,才能事半功倍。
(1)頻率:在對方的舒適區邊緣試探
朋友小王的經歷極具參考價值。
他暗戀公司隔壁部門的一個女生好久了,但沒有選擇貿然表白,而是先觀察對方的生活節律:
發現她每天下午兩點都會下樓買杯咖啡,小王便調整了自己的時間,制造了要么在電梯間偶遇、要么在咖啡店偶爾的時間。
連續多天的“偶遇”,終于讓小王等到了搭話的機會,從咖啡的口味選擇開始,慢慢打開對方的話匣子,拉近雙方的距離。
劃重點!
出現的頻率非常重要,每周3次左右的“偶遇”,初次對話不要超過5分鐘,千萬不要見著一次就拉著對方說個不停,避免給對方你是刻意地、尾隨她而來的感覺。
(2)內容:用 “價值鉤子” 替代無效互動
新人小林剛入職的時候不怎么敢說話,總是默默完成工作。
以為只要把任務完成,自然而然地就會得到認可,可是半年過去了,發現自己在團隊里依舊像個透明人。
后面他發現了職場的“生存密碼”:
- 每天提前10分鐘到公司,和早到的同事聊聊天,比如最近的熱點等等;
- 午餐加入他們的拼單小分隊,或是分享最近挖到的美食店鋪;
- 在工作群遇到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問題,會主動認真給出建議,但不搶風頭。
久而久之,他和同事慢慢地熟悉了起來,工作間的溝通和協作也順暢了很多,不僅在會議上提出新觀點有了回應,領導還主動點名讓他參加核心項目的開發。
其實職場并不需要刻意的表現,但是需要時不時地“刷臉”,讓領導、同事知道你的存在,知道你是有能力的,自然而然地就不會被邊緣化。
這些情況「多看」反而踩雷
雖然“多看效應”可以幫助你獲得別人的好感,但并不是萬能公式。在這些場景中,盲目刷臉可能會適得其反:
(1)首因效應的「先入為主」
如果第一次見面,給對方留下的就不是很好(比如遲到、爭執),后續頻繁接觸反而會強化對方對你的厭惡。
記住:修復負面第一印象,比建立新好感更難。
關于「首因效應」的文章可以戳心理學有個「首因效應」:初次見面這么做,比顏值更重要
(2)本身就不喜歡的事物
若是某個東西本身就讓人不適(比如刺耳的裝修噪音、油膩的搭訕),出現得越頻繁,反感指數越高。
哪怕是再喜歡的歌,單曲循環 100 遍也會聽到吐,過度曝光只會加速審美疲勞。
(3)超出個人可接受的閾值
每個人對“熟悉感”的定義和需求會有所不同。
有人覺得每天早安問候很暖心,有人卻覺得很煩沒話找話。就像和crush曖昧一樣,每天發消息可能是甜蜜,但 24 小時不間斷地問候就成了查崗。
把握邊界感,才是維持好感的關鍵。
寫在最后
“多看效應” 的本質,不是機械地刷存在感,而是用真誠的陪伴讓對方習慣你的存在。
下次遇到想拉近關系的人,不妨就從一個微笑、一句問候開始吧!
如果今天的內容對您有一點幫助,就請隨手點個「贊」吧~
關注我,定期分享有趣的心理學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