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訊社青海訊(記者 保積來 通訊員 趙風斌 馬正俊)6月16日上午,在青藏鐵路環青海湖東路大橋下,青藏集團公司西寧工務段哈爾蓋橋隧車間檢查工區的橋隧工丁文強屏息凝神,正手持一臺精密的工業內窺鏡,專注地探查橋梁內部的隱秘角落。隨著他的操作,內窺鏡纖細、柔韌的導管,如同一條身形靈巧的“探路蛇”,輕松鉆入僅容下兩根手指寬度的梁縫。
“轉一下探頭角度,慢點再慢點,停!”“大家看,這里就是梁縫深處,成像這么清楚,連混凝土的紋理都看得清。”在一旁指導的檢查工區班長扎西端智大聲說。
據扎西端智介紹,以往,檢查橋梁梁縫、涵洞暗角、隧道襯砌等隱秘部位,是最讓橋隧工頭疼的事情。空間狹窄、環境復雜,設備難以進入,僅憑手電筒和肉眼,會留下檢查盲區,給設備安全埋下隱患。
經過多方現場調研,西寧工務段購置了一款工業內窺鏡,其原理就相當于醫院的胃腸檢查的內鏡,內鏡前端高清探頭可360度自由旋轉,對狹小空間進行無死角的掃描式觀察,經過掃描的高清圖像,可實時傳輸到便攜式顯示屏上,每一個細節一覽無余,就連設備內部潛藏的細微裂紋、隱蔽的銹蝕點、不易察覺的混凝土剝落點都無所遁形,一投入到現場,這款內窺鏡便深受職工青睞。
“過去檢查一個關鍵部位,要搭架子、鉆縫隙,不僅費時費力,還讓人提心吊膽,現在這小鏡子伸進去轉一圈,幾分鐘就搞定,又快又準又安全。這內窺鏡就是咱們的‘眼睛’和‘手臂’。”作業間隙,丁文強興奮地分享使用感受。
在檢查到一處低洼涵洞時,洞口隱約飄散出刺鼻的氣味。“先別急著進,涵洞封閉久了,很可能積聚有害氣體或缺氧,讓這家伙先去探探路。”有著豐富經驗的扎西端智攔住丁文強。他拿起內窺鏡,探頭被緩緩送入涵洞深處。洞內昏暗潮濕的環境,很快清晰呈現在顯示屏上。
“看這影像,里面濕度非常大,暫時不適合人員進入。”扎西端智指著顯示屏說,檢查只好暫停。而此種內窺鏡“人機分離”的作業模式,有效避免了職工直接暴露于充斥有毒有害氣體及缺氧窒息的高風險環境下,小小內窺鏡,也為高原鐵路的安全穩定,筑起了一道堅實的科技防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