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Talk君
大家好,我是talk君
朱丹又翻車了,已經數不清是第幾次了……
當朱丹在綜藝里說出“雞腿給兩個弟弟吃,翅尖給靜姐和歐陽娣娣吃”時,她或許沒想到,這句看似隨意的分配指令,會成為2025年夏天最刺眼的性別議題導火索。
這場風波的爆裂,不僅揭開了朱丹個人形象的裂痕,更像一柄鋒利的手術刀,剖開了當代家庭教育中那些被刻意掩埋的性別偏見。
一只雞腿引發的風波
廚房里飄著雞湯香氣,本該是溫馨的畫面。朱丹一句“兩個雞腿給弟弟吃,翅尖給靜姐和歐陽娣娣”,讓空氣驟然凝固。
寧靜試圖用幽默化解:“我們小時候也這樣,被看重的人吃雞腿。”
朱丹卻補充道:“弟弟們長身體。”
這個解釋顯得格外刺耳,周翊然25歲,董思成28歲,早已過了發育期。
而現場年齡最小的歐陽娣娣才20歲,卻被排除在“需要營養”的名單之外。節目組后期都忍不住打上字幕圓場:“有一種長身體叫朱丹姐覺得你要長身體”。
此時28歲的董思成低頭沉默,25歲的周翊然反問:“我都停止發育了。”
在物質豐裕的2025年,用“長身體”為性別偏見背書,無異于把陳舊的封建觀念披上科學外衣。
這還沒完,后面寧靜遞話問朱丹“你是不是特別愛男孩”時,朱丹毫不猶豫地承認:“我嗎,有一點。”
這個時候不知道她的回答是沒過腦子還是怎么著,哪怕您再加上一句也愛女孩呢?
這簡直可以稱為“公關”的史詩級負面教材。
之后更無語的來了,飯桌上,聊到生育話題,周翊然說自己如果生小孩,想要女兒。
朱丹說,“那肯定的,異性相吸嘛”。
看到這我是真忍不住吐槽了,親子關系你扯上“異性相吸”是幾個意思?這套奇怪的理論不知道是怎么想出來的……
“姐姐帶弟弟”:朱丹的性別觀早有伏筆
要知道這并非朱丹第一次因性別言論陷入輿論漩渦。
早在2023年某育兒綜藝中,她就曾高調分享自己的育兒經:“讓3歲的弟弟提早進入幼兒園,與6歲的姐姐同班,這樣就能讓姐姐帶著弟弟,負責喂飯、陪玩,這樣弟弟就不會哭鬧。”
這段發言被網友截圖瘋傳,有人評論:“把育兒責任轉嫁給女兒,這是在培養保姆還是培養姐姐?”
一旁的王彥霖聽不下去說道:“我要是有老二,我女兒不會像她一樣,我受不了”。
這種“長姐如母”的期待,實質是將育兒責任轉嫁給年幼的女兒。
當其他孩子享受童年時,這個六歲女孩已被迫承擔起“幼兒園媽媽”的角色:喂飯、教數學、蓋被子...她的童年被壓縮成弟弟的成長背景板。
我們需要怎樣的家庭教育?
這場爭議的終極拷問,落在每個父母的育兒選擇上。當朱丹說“姐姐帶弟弟像媽媽帶兒子”時,她或許沒意識到,這種角色代入正在消解女兒的童年。
研究顯示,孩子從3歲就開始吸收性別刻板印象。到10歲時,男孩更易自視為領袖,女孩則內化對自我能力的限制。
朱丹讓女兒留級照顧弟弟的做法,恰恰強化了這種“女性=照顧者”的刻板印象。
性別平等的真諦并非消除差異,而是破除“男陽剛女陰柔”、“男主外女主內”等刻板枷鎖。
當我們把家務變成全家共同的責任,當女兒與兒子享有同等發展機會,當“雞腿”不再按性別分配,平等的種子便在家務勞動、飯桌對話、資源分配中悄然萌芽。
真正的愛不是按性別分配資源,而是看見每個獨特個體的真實需求。
周翊然將雞腿讓給歐陽娣娣的那一刻,示范了何為真正的尊重:不因對方是女孩而施舍,不因對方年輕而輕視,只因懂得——每個人都值得被平等對待。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星辰,而非照亮他人的燭火。
家庭教育的真正革命,始于放下“女兒該怎樣,兒子該如何”的預設,用平等的目光丈量每個生命的獨特軌跡。
畢竟餐桌上的雞腿終會冷卻,但那些被偏愛的有恃無恐與被忽視的沉默隱忍,將永遠烙印在孩子的靈魂里。
對此,你怎么看?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趕緊關注視頻號@一刻talks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