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概要
曾是“控制型母親”的南京媽媽王*,曾因過度干預孩子教育、與丈夫教育理念沖突陷入婚姻危機:15歲大兒子在國際學校缺乏學習主動性,丈夫作為上市公司中層領導,兩人常因教育分歧爭執,婚姻一度亮起紅燈。
2023年10月,她帶著“改造孩子”的心態參加“自動自發”課程,卻在12月的線下課被黃導一句話點醒:“學自動自發,不是回家管孩子,而是成長自己。”她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強勢控制正讓孩子失去自主動力,婚姻裂痕也源于彼此缺乏接納。
此后,她踐行“自我覺醒”:不再緊盯孩子學習、苛責丈夫,而是通過課程和社群學習放下控制欲,接納自身焦慮。三個月后,家庭迎來驚喜蛻變:大兒子主動競選學校體育部長并當選,小兒子獲選班級科學組長;夫妻從“冷戰對抗”變為“并肩成長”,丈夫也開始主動探索自我提升。
這段經歷讓她頓悟: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父母的自我修行。當她不再執著于“糾正孩子”和“改變丈夫”,而是專注于自我成長時,孩子學會了主動規劃人生,夫妻關系也在平等溝通中回暖。如今的她堅信,“自動自發”不是放任不管,而是通過自我覺醒為家人創造充滿信任與支持的成長磁場——真正的教育,始于父母敢于“放手”并擁抱真實的自己。
具體的過程是什么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自述。
學習自動自發:接納自己,走向幸福
1、從被動到主動的成長蛻變
大家好!我叫王*,來自南京,學習自動自發快一年時間。從之前被動學習成長到現在獨立成長,這一路的變化源于一次特別的經歷。
被動開始的成長契機
為何說是被動成長呢?因為去年10月23號,我老公帶老二參加南京親子營活動,第二天中午給我打電話,很急促地問我要身份證號碼,隨后掛了電話。當晚老公回家告訴我——報名自動自發家庭套餐,送給我做禮物。
10月30日,家人鼓勵我參加上海沙龍,但我總有一種被要求和改變的感覺,對抗情緒在心里悄悄積壓。
覺醒時刻:線下課的震撼
直到去年12月3號,我獨自一個人坐高鐵去西安參加黃導《成長架構》線下課。第二天,改變就神奇般地發生了。
那是一堂讓我覺醒和開悟的課程,顛覆了我的認知。課間休息時,我向黃導提出了兩個困擾已久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黃導,我請問如何引導15歲大兒子好好學英語?他上的是國際學校,英語一直很弱,如何說他才能對學習英語感興趣?”
第二個問題:“我想給我老公報課,他目前在上海一家上市公司里是中層領導,我想讓他更優秀,也想加入自動自發。”
黃導的回答直擊核心:
針對第一個問題,他直言:“學自動自發,不是讓你們回家搞孩子,而是要成長自己!”
針對第二個問題,他說:“他已經成長得很好了,你需要的是,持續成長自己。”
這番話成為我人生的轉折點,讓我徹底醒悟。
認知升級:看見自己的模式
第一,我意識到自己是控制型母親。通過參加線下課,我給丈夫和孩子留出了獨立的連接空間和時間,兩個兒子反而展現出了更強的力量感和責任心,家庭關系也從“同性優先”的錯位中逐漸回歸平衡。
第二,我開始發自內心地接納自己的性別,理解“高價值感”才是自信心的根基。今年七月份學習黃導的《關系架構》課程時,我才驚覺自己多年來因性別認知偏差,與老公持續發生爭執、內耗,甚至一度鬧到民政局。
幸運的是,學習自動自發讓我看清了自己的模式,找到了問題背后的根源。
2、成長帶來的家庭蛻變
在南京分公司冉總帶領的有溫度、有包容性和利他精神的團隊滋養下,八月份我果斷加入自動自發家族。特別感謝梁老師的不斷鼓勵和指導,讓幸福和諧的生活悄然來到我的身邊,讓我滿心歡喜與感恩!
夫妻同心,孩子向陽
夫妻同心,吵架也不怕——帶著愛和對未來美好的期待溝通,反而讓感情更甜蜜。當父母感情和睦,孩子的成長環境也隨之改善:
16歲的大兒子高二開學時,主動競選學校學生會和體育部長。這個從未在學校學生會做過事的孩子,主動找學校主任說出自己的優勢和參選意義,最終成功當選。
小兒子在三年級開學后,主動爭取成為科學組長。他用親子營學到的話鼓勵自己:“山不動,我來動,主動人生能大器。”
如今,自動自發的理念已植入我們家每個人的潛意識。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學習、運用這種思想,相信只要初心是好的,任何問題都會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最后,我衷心祝福自動自發在祖國大地上生根發芽,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成長,讓每個家庭都能收獲幸福和力量!
最后我想送給大家幾句話:
1.真正的教育從不是雕琢他人,而是照見自己——當我們學會對自己的人生“自動自發”,孩子自會在愛的磁場里長出翅膀。 2. 婚姻里最深的羈絆,從不是“為你改變”,而是在看見彼此局限后,依然愿意帶著愛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3. 控制是最淺的愛,放手才是最深的引領——那些主動走出“為你好”的枷鎖的父母,終將收獲比順從更珍貴的生命張力。 4. 人生最醒目的轉折,往往藏在“我以為”的裂縫里——當我們放下“必須如何”的執念,反而會遇見命運饋贈的成長禮物。 5. 最好的家庭能量場,是父母忙著發光而不是忙著糾錯——當你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孩子自會把“主動成長”寫進人生劇本。 6. 所有“問題”的答案,都藏在“關系”的本質里——比起改變孩子或伴侶,先讓自己成為“自動自發”的容器,才能接住生命的饋贈。 7. 教育的本質不是追趕,而是同頻——當我們不再執著于“教孩子如何贏”,而是學會“陪自己如何活”,日子自會流淌出溫暖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