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當地時間凌晨2點30分左右,美國轟炸了伊朗三次核設施。
其中最有名的,躲藏于地下90米深的福爾多核設施,據信遭遇B-2重型隱形轟炸機,攜帶的GBU-57巨型鉆地彈攻擊。按照美國方面說法,福爾多核設施已經不存在了。
局勢終于走到這一步,顯然,特朗普前幾天所謂二周以后再決定,是玩了一次疑兵之計。接下來,伊朗會怎樣反擊,決定了此次沖突的后續走向。
從對于伊朗而言,大致有三種選擇。
第一種,就是忍住這口氣,不作出任何反擊。就像伊朗外長宣布的那樣:核設施遭毀也能重建,技術知識“炸不垮”。好像伊朗的核科學家和核設施也像韭菜一樣,割了一茬馬上還會長出一茬。
第二種,象征性反擊。就像上次蘇萊曼尼被刺以后,伊朗對著美國在中東的一些軍事基地放幾發煙花,給美國大兵來點耳鳴刺激。但目前伊朗導彈比較珍貴,采用這種方式,大概率會使用無人機。
第三種,當然就是斷然反擊,直接進攻美國在中東的各處基地。比如巴林的中央司令部,卡塔爾的烏代德空軍基地,還有最近的科威特美軍基地。甚至可以動員什葉派民兵進攻美軍在伊拉克的存在。這些都能真正打痛美軍。
那么,伊朗哪種選擇你可能性更大呢?應該是按照1、2、3的順序來。伊朗認慫,期待迅速結束戰事的可能性更大。
自始至終,伊朗并未有與以色列開戰的決心,更遑論對戰美國。這是伊朗的生存智慧,也是伊朗的社會體制決定的。
對于伊朗文化而言,只要存在,就是勝利。這從伊朗的民心士氣可見端倪。他們對于能茍下去,能惡心你就能感動滿足。
我們是很難想象,兩伊戰爭時期,一萬多名少年,身上戴一片通往天堂的塑料鑰匙,就直接趟雷前往天堂。
從伊朗體制而言,高度制衡的權力結構,既避免了強人政治出現,也意味著無力進行,任何需要進行全面社會動員的行動。
估計這次沖突可能會很快結束。美以伊三方都很難給予彼此決定性打擊,同時又無法負荷這種長時間的消耗戰。與俄烏有土地訴求相反,這次戰事不會太持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