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人生 有酒有故事
請您關注酩閱
當遠方的客人掀開蒙古包的門簾時,迎接他的不是寒暄客套,而是一碗斟滿的酒。
關于酒量,內(nèi)蒙人絕對是全國獨一檔的存在。普通人喝酒只有兩種狀態(tài):“醉了”和“沒醉”,但在內(nèi)蒙古,喝酒還有第三種境界——“到位”。
什么叫“到位”?就是酒喝得剛剛好,既不上頭,又不寡淡,整個人飄飄然,仿佛踩在草原的云朵上,看誰都像親兄弟,唱啥都像天籟之音。
內(nèi)蒙人到底有多能喝?網(wǎng)上有個段子形容內(nèi)蒙人的酒量:
“內(nèi)蒙人家里有三個水龍頭,一個出水,一個出奶,一個出酒,價錢都一樣?!?/strong>
你原本只是想去大草原尋找詩與遠方,結果被熱情的內(nèi)蒙人招呼得“眼冒金光”。畢竟,在內(nèi)蒙人眼里——
喝吐了 = 喝好了
沒吐 = 招待不周
如果你在內(nèi)蒙做客,酒桌上聽到“草原三杯”這個詞,那你要小心了——這通常是“失去意識”前的最后記憶。
蒙古族生活在高寒的草原上,游牧為生,性格豪邁奔放。酒,就是他們“解寂寞、抒豪情”的最佳方式。
放牧必帶酒壺,喝酒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飯前三杯敬天地:
第一杯敬上蒼(長生天)
第二杯敬大地(草原母親)
第三杯敬萬物(牛羊、駿馬、遠方的朋友)
喝完這三杯,才能正式進入“勸酒環(huán)節(jié)”。
最“可怕”的規(guī)矩:歌聲不停,酒不停。在內(nèi)蒙喝酒,有一條鐵律:“只要歌在唱,你就得喝”。
蒙古人能歌善舞,隨便拉個人出來,歌聲都能上《星光大道》。他們勸酒的歌,一首比一首長,唱得你“不喝都不好意思”。
《祝酒歌》一響,你就得端杯。
《敖包相會》唱完,你至少得喝三杯。
要是碰上長調(diào)歌手,那完了——歌能唱十分鐘,酒就得喝十杯。
內(nèi)蒙人愛喝酒,但最傳統(tǒng)的不是白酒,而是馬奶酒(蒙古語叫“策格”)。
新鮮馬奶裝進皮囊,掛在蒙古包外。每天用木棍攪拌,讓奶自然發(fā)酵。幾天后,奶變酸、變辣,就成了“策格”。
馬奶酒度數(shù)不高,但后勁十足,喝多了照樣“悶倒驢”。
蒙古人敬酒,規(guī)矩多到能寫本書:
銀碗+哈達:敬酒時,必須用銀碗,配上藍色或白色的哈達。
無名指蘸酒:先蘸酒彈向天、地、額頭,紀念古代防毒酒的傳說。
主人先喝一口:證明酒沒問題,再敬客人。
不喝?唱歌勸你:你要是不喝,蒙古人能一直唱到你喝下去為止。
婚禮上的酒:不喝三場不算完。蒙古族的婚禮,酒是絕對的主角:求名宴(定親酒)、告別宴(新娘離家前的酒)、上馬酒(客人離開時,必須喝三杯才能走),新郎去女方家提親,帶的禮物里必須有一瓶酒,否則這門親事可能都談不成。
去內(nèi)蒙喝酒,得做好心理準備,酒不光是飲料,更是“情誼的試金石”。
喝少了 = 不夠朋友,喝多了 = 真兄弟。
所以,如果你要去內(nèi)蒙,記?。壕屏坎恍校刻崆罢J慫,能喝?做好被“灌倒”的準備,千萬別逞強,蒙古人的酒量,是用“草原”為單位計算的。
聽過一句內(nèi)蒙老話:
“草原上的風能吹倒人,蒙古人的酒能喝倒馬?!?/strong>
你敢去挑戰(zhàn)嗎?
PREVIOUS CHARACTERS
酩人 · 往期人物
微醺人生,有酒有故事
酩閱與志趣者同行,投稿、約稿、交流請聯(lián)系:
me@sungoo-sz.com(小酩同學)
部分圖文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酩閱整理發(fā)布,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進酩閱酒友交流群加微信:xi910209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