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徽遠嫁河南臺前的馬大姐,自 2023 年起,心慌就時隱時現,但未被重視。直至 2025年2月初,持續一周的眼前發黑、頭蒙,讓她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當月8號就趕往河南省胸科醫院檢查確診:房性早搏、頻發室性早搏、心律失常,醫院當即對馬大姐進行射頻消融術治療,但病情仍未得到完全控制。5月21日復查動態心電圖顯示:竇性心律、房性早搏,頻發室性早搏、短陣室性心動過速?!搬t生說那開的藥不敢多吃,吃多了對身體可不好,讓我找個中醫調理一下。”
而馬大姐出院后,毅然前往鄭州的袁希福院長處,皆因母親——姚阿姨的經歷。
2015 年,姚阿姨確診肝炎肝硬化,短短 20 天瘦了 10 多斤,被醫院判定 “無力回天”。“當時醫生說不行了,不給看了,放棄了,說肚子里的水下不去,太多了...我們姊妹五個一起商量著一人給俺娘買一個月藥喝...”誰也沒想到的是,在袁希福院長的精心調理下,一段時間以后腹水就完全消失。如今10年過去,80 歲的姚阿姨,身體還很健康。“俺媽現在啥都可好,去檢查人家說比我身體都好!”在馬大姐心中,袁希福院長早已成為了值得信賴的家人。10年前離院時,馬大姐還專門帶走一本《關愛生命》,在心中暗自決定要幫助更多的人。
在馬大姐向袁希福院長求醫的這天,她講述了一個令人痛心的故事:
一次剪發時,她得知朋友(理發師)的公公患上腸癌,正在安陽化療。馬大姐立即推薦了袁希福院長。朋友一家第二天就帶著老人趕往鄭州。“來的時候她公公吃啥拉啥,一點都不消化了,吃了一段時間中藥后覺得消化很好,自己能還啃豬蹄、跑可遠玩了...”后來,朋友的公公拉著馬大姐的手老淚縱橫:“虧著你啊閨女,要不你啊閨女,我早都過了一年了...他的藥是真管乎(有效)”袁院長的中藥不僅穩住了病情,更讓他重拾生活的希望。這之后的日子,老人仿佛重獲新生。每天在街上溜達、逗鳥,那些曾被病痛奪走的平凡幸福,如今都一一回到了他的生活中。
然而命運的轉折來得猝不及防。
老伴看著日漸好轉的丈夫,心里卻盤算著一筆賬——兩年前的化療早已掏空家底,現在每個月還要繼續喝中藥。老伴聽說縣里的中藥更便宜,她和兒子悄悄商議:“你去縣里找個便宜的中藥。”
“他兒子確實也沒辦法,家里也沒錢了,就把藥給換成那縣里便宜的治胃的藥了”他們并非不愛老人,只是現實的沉重,讓他們不得不做出這樣的選擇。
可老人一喝就察覺了異樣。“這不是袁院長的藥!我喝出來了!”一家人的爭吵就此爆發。老伴和兒子解釋家里沒錢,可老人只聽到一句話:“你們就是盼著我早點死!”一時想不開,服毒而去?!爱敃r他兒媳婦給我邊說邊哭,哎喲我們也是覺得可可惜,兩年了,精神氣都回來了...”
聽著馬大姐講起這個故事,在場的人都沉默了許久...
最終擊垮老先生的不是癌癥,而是那一瞬間的絕望——他以為,家人放棄了他。
這悲劇背后,是癌癥患者難以言說的心理困境:他們需要的不僅是藥物,更是被珍視、被不放棄的信念。中藥曾給老人希望;可經濟的重壓、溝通的缺失,卻讓這份希望轟然崩塌。
醫者能治身,可誰來療心?
或許,真正的治愈,不僅在于一劑良藥,更在于一份永不放棄的守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