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加強耕地保護,提升耕地質量,白銀市認真落實國家和省上耕地保護政策,進一步推動耕地保護利用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白銀市嚴格執行耕地用途管控各項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一方面,深入開展“大棚房”問題排查整治,按照“一鄉一冊、一村一檔”標準,構建設施農業全周期動態管理臺賬體系,實現設施農業主體信息精準到戶、到棚,確保底數清、情況明。目前,全市未發現反彈和新增“大棚房”問題。
另一方面,堅持把撂荒地整治作為防止耕地“非糧化”和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的重要措施,按照“宜耕全耕、不漏一戶、不漏一塊”的原則,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力有效推進撂荒地整治工作。2024年,全市共摸排具備復耕復種條件的撂荒地2.32萬畝,已全部完成整治。
通過鹽堿地治理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白銀市不斷加強耕地質量保護與耕地地力提升,穩步朝著打造更多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現代化良田目標邁進,進一步夯實了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根基。
目前,全市鹽堿耕地面積53.18萬畝(重度鹽堿耕地7.13萬畝,中度鹽堿耕地23.41萬畝,輕度鹽堿耕地22.64萬畝)。白銀市采取“以水定地、治地先行,科技支撐、地種互促,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治理模式,目前已有17.6萬畝鹽堿耕地得到了初步治理。2024年,景泰縣先后被確定為國家級和省級鹽堿地綜合治理利用試點縣,省級鹽堿地綜合利用試點項目已經通過省級驗收,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試點項目工程進度已達到95%,資金支付率69.28%。
2024年,省上下達白銀市高標準建設任務18.34萬畝,批復實施18.76萬畝,已建成17.46萬畝,完成18.76萬畝任務的93.07%。2025年,全市力爭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30.63萬畝(會寧縣10.53萬畝、靖遠縣8.3萬畝、景泰縣10.1萬畝、白銀區0.5萬畝、平川區1.2萬畝),其中高效節水項目16.94萬畝,占比55.3%。
白銀市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不僅守護了耕地生態環境,更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了有力支撐,讓耕地在綠色發展中煥發勃勃生機。
在病蟲害防治方面,推廣“統防統治”“化學除草”等綠色防控技術,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元化手段,示范帶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達538萬畝以上,技術覆蓋率穩定在90%以上,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56%以上,小麥、玉米、馬鈴薯三大糧食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48%以上。
在農業面源污染整治方面,重點治理種植業面源污染和畜禽養殖污染。2024年,全市廢舊農膜回收率85.59%,尾菜處理利用率55.1%,秸稈綜合利用率89.51%,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87.01%,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97%,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100%。會寧縣、靖遠縣推進實施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
來源:白銀融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