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人均存款超10萬元!”每當這樣的新聞登上熱搜,評論區總是炸開了鍋。
有人曬出七位數存款截圖,更多人則哀嚎“又被平均了”。
2025年一季度,我國居民存款總額突破151.25萬億元,人均約10.8萬元,看起來是個令人欣慰的數字。
然而現實卻冰冷刺骨:
90%的家庭存款不足10萬元,存款為0或僅幾千元的人數高達5.6億。
一位銀行柜員坦言:“我每天經手的賬戶里,最常見的存款數字不是30萬,而是0。”這才是中國家庭存款的真實圖景。
1、被平均掩蓋的殘酷現實
在光鮮的平均數背后,是觸目驚心的財富分化。招商銀行的數據揭示了一個殘酷事實:僅有2%的人掌握著全國80%的存款。
西南財經大學的調查報告更為具體:前10%的家庭持有全社會47.5%的存款,而后60%的家庭存款總和僅占15.6%。
存款中位數約5萬元——這意味著如果你的家庭存款超過5萬,已經跑贏全國一半的家庭。
那些“存款超過50萬就能超越全國98%家庭”的說法并非危言聳聽。
而擁有30萬存款的家庭僅占全國家庭總數的0.6%-1.6%,總量在300萬到800萬戶之間。
2、為什么我們存不下錢?
收入與支出的殘酷賽跑是首要原因。多數普通家庭的月收入在4000元至7000元之間。
一個普通職工家庭,若每月能省下3000元,一年可存3.6萬元,要積累50萬元需要近14年時間。
高企的居民負債更是雪上加霜。
中國有近2億“房奴”,居民房貸總額逼近39萬億元。95%的家庭深陷房貸泥潭,平均每個房貸家庭每月需將42.3%的收入用于還貸。
當工資一到賬,一半給了銀行,剩下的勉強維持生活,存款便成了奢望。
物價上漲也在吞噬微薄的收入。
一碗牛肉面從10元漲至35元,理發從10元漲到80元,工資漲幅在CPI面前節節敗退。
2025年一季度CPI同比上漲已達3.2%,而普通工薪階層的收入增速遠遠跟不上這個步伐。
3、低利率時代的存款困境
2025年5月,六大國有銀行集體下調存款利率,創十年新低:
活期存款利率僅0.05%,三年期定存跌破1.25%。更令人憂心的是,五年期定存產品正在加速消失。
存款收益已跑不贏通脹。
2025年一季度,五大國有銀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普遍為2.0%-2.25%,但同期CPI同比上漲2.8%,實際收益率為負值。
這意味著儲戶的錢在銀行“安全”存放一年后,購買力反而縮水了0.8%。
這就是大多數人存款的真相——
不是不想存,而是存不下;不是不努力,而是負重前行。
看清這個真相,我們或許能對他人多一份理解,對自己多一份寬容,在這條崎嶇的財富之路上,走得更從容一些。
建立三級防御體系:
應急層(3-6個月生活費,貨幣基金存放)、保值層(1-3年備用金,大額存單+國債)、增值層(3年以上閑錢,指數基金定投)。
4321法則:
將稅后收入分為40%必要開支(含房貸)、30%投資理財、20%彈性消費、10%風險保障。
開發“第二錢包”:
通過副業收入單獨開戶、獎金/補貼轉為定期存款等方式增加儲蓄來源。
也歡迎添加我的微信,備注來意
1??蟬衣兒自媒體從0-1經驗分享(備注領資料)
2??蟬衣兒好物嚴選群,一起養生變美,買優質好物 (備注團購)
3??蟬衣兒公眾號課程(備注課程)
我是蟬衣兒
90自由撰稿人,不靠工資生活
在這里分享精簡生活,變美秘籍,存錢賺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