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條串聯古村、古道、古樹、溪澗的經典徒步路線——從龍井村出發,過十里鋃鐺、尋訪十八棵御茶園,抵九溪煙樹。厭倦了城市的喧囂?渴望一場擁抱自然的徒步之旅?沿途茶山疊著溪流,它不僅串聯起如畫風光,更是一次充滿野趣與文化氣息的行走體驗。
01
龍井村——西湖龍井的源頭
我們的腳步始于聲名遠播的龍井村。這里是西湖龍井茶的核心產區,也是西湖龍井的發源地。龍井村四面群山環抱,雨霧潤澤,得天獨厚的微域氣候和獨特的微酸性白砂土共同孕育了西湖龍井的鮮醇甘爽。
行走在村間,隨處可見層疊的茶園,空氣中除了清新的草木氣息,還隱約浮動著一縷清雅茶香——這是龍井村獨有的“味道標簽”。村中小徑蜿蜒,偶見村民挑一擔時令水果叫賣,生活節奏悠然自得。不妨稍作停留,感受這山間村落特有的寧靜與煙火氣,呼吸一口帶著茶香的空氣。
02
十里鋃鐺——山野中的茶園畫卷
從龍井村拾級而上,便踏上了著名的“十里鋃鐺”古道,這是徒步愛好者必走的經典路段。這條由青石板鋪就的山徑,是西湖群山間的旅游勝地。
十里鋃鐺是西湖群山中最高、最長的山嶺,平均海拔在200米以上,視野開闊,澄靜明秀。其地質地貌以石灰巖為主,自然形成了峰巒疊秀,千姿百態的山林景觀。
古道蜿蜒穿行于連綿的茶山之間,站在高處俯瞰,大片茶園依山勢起伏,一直綿延到視野盡頭,構成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山野畫卷。行走其上,不僅能感受茶山的肌理,更能體會到世代茶農如何巧妙地利用地形,開辟出這片滋養名茶的沃土。
03
十八棵御茶園——追尋茶香的源頭
“天下名茶數龍井,龍井上品在獅峰”。在獅峰山巔,我們探秘了藏在龍井村深處的老龍井,尋訪了著名的“十八棵”御茶園。北宋辯才法師退居老龍井開山種茶,由此,辯才法師亦被稱為“龍井茶鼻祖”。相傳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杭州,多次到訪龍井茶區。第四次南巡時,在獅峰山下的胡公廟品嘗了龍井茶,被其清香甘醇的口感所折服,不僅觀看茶農炒茶,更是親自參與采摘,并將胡公廟前的十八棵龍井茶樹封為“御茶”,下令年年進貢,這十八棵茶樹由此得名。
此時回到龍井村稍作休息,正宜品上一杯西湖龍井,在茶香間深刻理解一杯好茶背后所依賴的“山水林茶”和諧共生的生態系統。
04
九溪煙樹——生態滋養的秘境
下山轉入清幽的“九溪煙樹”,這里是整條路線最富野趣和清涼感的精華段。溪流潺潺,古木參天,明朝張岱亦在其散文中寫道:“九溪在煙霞嶺西,龍井山南。其水屈曲洄環,九折而出,故稱九溪。其地徑路崎嶇,草木蔚秀,人煙曠絕,幽闃靜悄,別有天地,自非人間。”清澈的溪水滋養著周邊的土壤和植被,也涵養著附近的茶園。
這條串聯龍井村、十里鋃鐺、十八棵與九溪煙樹的徒步路線,遠不止是風景之旅。它是一次深入西湖龍井茶發源地的溯源之旅:在龍井村,觸摸核心產區的風土密碼;于十里鋃鐺,讀懂茶山肌理與先民智慧;在十八棵前,對話歷史,感受傳承的重量;經九溪煙樹,體悟生態對茶韻的無聲滋養。行走山野,方知一盞清茶背后,是天地人的共同書寫。
這條路線完美融合了人文景觀與自然野趣。茶山是背景,茶園是點綴,茶香是旅途不經意間邂逅的芬芳注腳。它是一條能讓你暫時忘卻煩惱,沉浸于山水之美,感受杭州獨特山地魅力的經典徒步線路。
找個周末,約上好友,去山野間“喝杯茶”吧!
(來源:貢牌西湖龍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