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一個復雜而易被誤解的概念。
它是一段人類戰勝神圣與命運的史詩。在自然與藝術的氛圍中生長的藝術家們拋棄了沉重而迂腐的規訓,第一次將如實描繪眼中世界的權柄握入手中。
《哀悼基督》 喬托 1305 年
它是藝術的交響,是貫徹于歷史長河的文明殿堂。即使時隔千年,來自那個時代的靈感依舊會震撼我們的心神。
它塑造全新的人類文明,將世界從黑暗中掙脫出來,人類擺脫中世紀強壓在身上的厚重枷鎖,迎來了思想與靈魂最澄澈的自由。
可即便我們曾無數次聽說過這個時代的傳奇,但我們真的知道什么是文藝復興嗎?
錫耶納教堂外立面壁畫
是但丁寫下《神曲》的第一個字母?是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是米開朗基羅的壁畫和雕塑?還是莎士比亞的戲劇?
這些都只是片面。僅用藝術來表達這個時期是不嚴謹的,它應該還包括著哲學、政治學、科學等等。而這些,都被埋葬在了偉大的藝術品之下,鮮少有人知道。
《維特魯威人》 達芬奇著名的人體繪畫
好在,我們還有意大利。
要追索昔日文藝復興最輝煌的300年,要尋找那些被忽視的文藝復興的另一面,意大利不得不去。
傍晚遠眺佛羅倫薩
圣母百花大教堂
圣母百花大教堂穹頂壁畫
以羅馬為起點,探索永恒之城的藝術覺醒和權力密碼。萬神殿的穹頂之下,從9米寬的圓洞傾瀉而下的陽光,讓布魯內萊斯基設計出了佛羅倫薩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傳奇穹頂,這是文藝復興第一次向古羅馬致敬。拐進圣伊納爵教堂,《圣伊納爵的榮光》正以驚人的透視法欺騙著人們的眼睛。
文藝復興最巔峰時期的藝術匯集于羅馬,宗教與人性混雜,神靈與百姓群居。若是精華中再取精華,便凝聚出一個再神圣不過的梵蒂岡。
羅馬及斗獸場街頭
圣彼得廣場
轉至佛羅倫薩,美第奇家族的傳奇故事正在上演。清晨的領主廣場,大衛像的瞳孔里還凝著晨露,這座本應在圣母百花大教堂飛扶壁上的雕塑,走下神壇站在市民觸手可及的地方。圣洛倫佐教堂作為美第奇家族的安葬地,其建筑本身就是政治敘事的載體。巴杰羅美術館中納泰羅的《大衛像》和米開朗琪羅的《酒神巴庫斯》,是一場藝術創新的實際表現。
隨后漫步在錫耶納的古城中,中世紀的氣息撲面而來,埋藏著文藝復興自萌芽到迸發的秘密。遠離文藝復興中心的威尼斯,則在夢幻水城中編織著色彩與運動創造的色彩夢境。
佛羅倫薩精致而典雅的圣神大殿 圖源:sygic travel
文藝復興不僅是藝術史上的輝煌篇章,更是人類文明從神權走向理性、從傳統邁向現代的關鍵轉折。它打破了中世紀的思維桎梏,以人文主義為核心,重新確立了人的價值與創造力。
在藝術領域,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以微笑傳遞人性的溫度,米開朗基羅的《大衛》以完美的體魄歌頌人的力量;在文學領域,彼特拉克的抒情詩與莎士比亞的戲劇,將個人情感與命運提升至崇高地位;在科學與哲學領域,伽利略的觀測與笛卡爾的懷疑精神,彰顯了人類理性的光輝。
文藝復興不僅屬于過去,更持續塑造著我們的現在與未來。
此次,我們特邀陳銜老師一起,循著美第奇家族與米開朗基羅的線索,去探尋人類本身迸發出的華彩,追索至今為止西方藝術達到的最高峰,去看那風起云涌的300年,尋找文藝復興的精神內核。
陳銜
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
教授哲學和藝術史
廣美最有人氣教師
在這個信息豐富卻又碎片化的時代,在意大利這個經歷了古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和巴洛克幾個歐洲最重要的文明時期的地方,我準備以各時段不同的哲學觀念為線索,把我們不同的體驗串聯起來,形成關于歐洲人近兩千年生活趣味變化歷程的完整印象。
陳銜老師目前教授中西方哲學史和西方美術史 。以其幽默風趣、深入淺出的教學方式著稱,擅長從觀念演變的角度講解藝術史,將要講的東西形象化。其中《給所有人聽的西方美術史》廣受好評。
資深學者,全程帶隊
本次游學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副教授陳銜老師帶領。多年從事西方美術史、中國美術史教學,同時開設《道家與中國古代繪畫》《哲學入門》等選修課程,擅長從觀念演變角度講解藝術史,講課深入淺出、生動活潑,是廣州美術學院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之一。
五座古城,文藝復興三百年變遷
本次行程走訪羅馬、梵蒂岡、佛羅倫薩、錫耶納、威尼斯五座歷史古城,以米開朗基羅、達芬奇等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雕塑家、建筑家為脈,深度鑒賞文藝復興的建筑、繪畫和雕塑精品,我們走訪的地點包括但不限于博物館、大教堂、宮殿、廣場、古典時代遺址等,這將是一場極致的視覺盛宴。
暑期檔+全方位服務與在地體驗
我們將帶您輕松漫步古城,品嘗意大利地道美食,走進當地人的日常生活,發現“永恒之城”的細節之美。我們將全程提供專屬大巴,解決公共交通不便、自由行昂貴等問題,讓您輕松領略人文與自然的風情。
* 如遇臨時交通管制或景區開放情況影響 ,可 能會對 部分景 點 做 替 換 和 調整, 具體 以實際情況為準。
時 間:8月17日-8月25日(9天8晚)
集 合 地:羅馬當地酒店
解 散 地:威尼斯全天解散日(不含送機)
原 價:39800元/人
組 團 價:39300元/人(2人及以上報名可享)
早 鳥 價:38800元/人(立減1000元/人,6月12日24:00前報名可享)
*大小同價,參團年齡建議10-70歲之間;
*10人成行,20人封團(如有單房差或向上浮動1人,如果未成團將全額退款)
*報名人數達到上限將停止招募,名額有限,請盡快報名!
*報名需二次確認。
*單房差:成團后告知。本活動默認按照報名先后順序拼房,如最后一位報名無法拼房成功,需繳納單房差出行。
錫耶納:中世紀與藝術萌芽
說起文藝復興,人們總是會想到佛羅倫薩的熱鬧和靚麗,或者羅馬的宏大輝煌,錫耶納似乎總是被忽視的那一方。
但是,作為曾與佛羅倫薩齊名的城邦,錫耶納的風采從來沒有被佛羅倫薩那文藝復興之都桂冠的陰影所遮掩。很長一段時間里,錫耶納都是文藝復興前期重要的藝術中心,走在歷史的前列。
陽光下的錫耶納
甚至,早在1995年, 處處彰顯著 中世紀原貌的 錫耶納古城便以獨特的 羅曼遺風和絢爛的哥特榮光,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在古樸而頗具韻味的城市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田園廣場。它是整個錫耶納的心臟 ,放眼整個意大利乃至歐洲,它也是中世紀廣場中極具創意的一座。
扇形廣場
從高空眺望, 廣場呈巨大的扇形,共由九個 斜坡組成貝殼狀,象征著錫耶納13世紀末期引以為傲的九人議政民主制。
充滿生活氣息的廣場
與貫徹在這座小城里的藝術氣息一脈相承,田野廣場的角角落落也頗具藝術氣息。
無論是三個堅固的哥特式拱廊構成、頂部鑲嵌有動物形檐槽噴口的歡樂噴泉,還是頗具盛名的、88米高的曼吉亞鐘樓,都有著豐沛的中世紀氣息。
曼吉亞鐘樓
而在田野廣場扇柄位置,也就是9個區域的尖端匯聚的地方,正是錫耶納市政廳。
幾百年來,這里一直是錫耶納跳動的心臟,是錫耶納獨立和財富的象征,而它的存在本身,也是非宗教哥特建筑的重要典范。
市政廳
除了市政廳裝飾華麗的立面、雕塑等,市政廳內部的壁畫更是藝術的瑰寶,如安布羅焦·洛倫澤蒂的《好政府的寓言》和《壞政府的寓言》。
《好政府的寓言》和《壞政府的寓言》
不過,田野廣場與市政廳再華美精致,也終歸是以實用主義為上。無論是裝飾的精致,還是放眼望去時的震撼,都會在錫耶納那壯美的主教堂下黯然失色。
這座位于古城最高處的華麗建筑,堪稱意大利最美麗的教堂之一。它始建于1215年,融合了羅馬式和哥特式元素,由眾多意大利頂尖藝術家合力建造。
錫耶納大教堂
教堂正立面為白色綠色粉色大理石組成,由喬萬尼·皮薩諾設計。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雕塑和浮雕裝飾在立面之上,展現著眾多宗教故事和圣經場景。
教堂內的壁畫、馬賽克乃至地板56塊精美絕倫的鑲版畫,是眾多藝術家從14世紀開始歷經200多年制作完成的。
錫耶納教堂外立面雕塑
只不過,輝煌易逝,14世紀之后,一系列動蕩事件將錫耶納引以為傲的民主制度步步摧毀。在 意大利城邦之戰中,錫耶納最終輸給了佛羅倫薩,落入美第奇家族的統治。
錫耶納古城
至此,錫耶納整座城市便似乎陷入了停滯。時至今日,當我們再次前往錫耶納,看到的城市還保留著中世紀的特色。 但如同歷史上眾多陷入停滯的國家一樣,人類的才華是無法抑制的。
時代更迭中,錫耶納仍涌現出無數偉大人物,錫耶納畫派的藝術家們如杜喬、西蒙尼·馬丁尼和洛倫澤蒂兄弟,不僅注重對自然和人物形象的真實再現,強調光影和透視的效果,使作品具有強烈的立體感和空間感。
杜喬 《圣母子》
如今,這些珍貴的畫作與雕塑們,大多收錄在錫耶納國家美術館之中。
錫耶納國家美術館是意大利最重要的美術館之一, 擁有最大規模之一的14世紀和15世紀金色背景的錫耶納繪畫,收藏了大量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品。
錫耶納國家美術館內部 圖源:sygic travel
錫耶納,一個總是被人忽視的小鎮。 居民們 為取得在這塊土地上進行城市規劃的權利,長期與佛羅倫薩競爭,使得錫耶納成功存留了獨特的哥特風范。
而這一切,少不了一個我們熟悉的名字——美第奇家族。比較正是因為他們 對錫耶納全方位的壓制,才使得這里的時間仿佛靜止了 。
佛羅倫薩:美第奇的輝煌
每個時代都有一個代表。它可能是17世紀的荷蘭,18世紀的英國,而 14、15世紀之交時,一定是佛羅倫薩。
這里是文藝復興的心臟,意大利 輝煌歷史的承載; 是藝術與歷史交織螺旋向上的“鮮花之城”;是詩人但丁、藝術家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的家鄉,是傳奇家族美第奇家族的發跡之地。
佛羅倫薩-布蘭卡契小堂,其中,馬薩喬繪制的濕壁畫《交稅金》應該是繪畫歷史上第一幅嚴格意義上的文藝復興繪畫,也因此,布蘭卡契小堂被譽為“文藝復興初期的西斯廷小堂”。圖源:維基百科
馬薩喬,《交稅金》 圖源:維基百科
美第奇家族,曾誕生三位教皇、兩位法國王后。在14到17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他們是佛羅倫薩實際上的統治者。作為世界商業霸主,家族穩穩占據了歐洲整個文藝復興時期最輝煌的 400 年。
不同于其他的商業巨頭,美第奇家族被人們銘記,還是因為他們把藝術玩到了一個讓人無法超越的巔峰。
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是他家一手提拔,拉斐爾是奧利十世的貼身侍衛,波提切利給別墅畫裝飾畫……
乃至于,那些美第奇家族居住、辦公過的辦公室、城堡和教堂,也因為這些藝術家的參與增色不少。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舊宮。
這里曾是美第奇家的官邸,坐落在著名的領主廣場之上。
領主廣場 廣場上的科西莫一世騎馬像、海神噴泉和傭兵涼廊等雕塑展示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風格和建筑技術。科西莫一世騎馬像是廣場上最著名的雕塑之一
他最初修建于13世紀,不僅建筑風格融合了羅馬式和哥特式元素,它的鐘樓——阿諾爾福塔高達94米,是迄今已有超過七百年歷史的典型的中世紀風格的鐘樓,是佛羅倫薩的一個重要地標。
阿諾爾福塔和舊宮
作為佛羅倫薩的“故宮”,舊宮是由建筑大師瓦薩里設計的,在宮殿內部,更是有從上至下被壁畫完全覆蓋的五百人大廳,是文藝復興晚期極盡華美的藝術風格的代表。
舊宮一角
即使經歷了幾個世紀的歷史洗禮,我們依然會為它雄偉的建筑結構、繁復復雜的各類雕刻裝飾和壁畫作品而驚嘆。
如今,舊宮是佛羅倫薩的市政廳和國立博物館,館內主要收藏和展出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和雕塑作品,以及美第奇家族的藝術收藏。
波提切利的《圣母與圣子》
除此之外,美第奇家族的家族教堂——圣洛倫佐教堂也頗負盛名。
圣洛倫佐教堂圓頂
圣洛倫佐教堂 圖源:italia.it
這座教堂是由古羅馬建筑改建而來,有許多著名 的藝術家都參與到了這座教堂的改建過程中。
比如布魯內萊斯基設計了教堂的老圣器室,以其簡潔的幾何形狀和優雅的柱子著稱。而米開朗基羅則設計了相對的一側,建造了新圣器室和美第奇家族的墓地,以其復雜的雕刻和雕塑而聞名。
圣洛倫佐教堂內部
米開朗基羅一生最偉大作品之一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也在這里,著名的雕像《晝》《夜》《晨》《暮》就是安放在這座陵墓的石棺上。
美第奇陵墓室里的石雕 圖源:陳天任
除此之外,有很多堪稱頂尖藝術奇跡的建筑背后,也有著這個家族支持和贊助的背影。
比如,大名鼎鼎的圣母百花大教堂。
遠眺舊宮和圣母百花大教堂
圣母百花大教堂是佛羅倫薩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從計劃修建開始就是佛羅倫薩的主教堂,在當時對一個城市具有無比重要的象征意義。
它的鐘樓,都是特別邀請當時在佛羅倫薩聲名大噪的、意大利現實主義繪畫傳統的奠基者喬托設計建造的。
喬托鐘樓,佛羅倫薩的地標之一,其簡潔而有力的線條和生動的裝飾圖案,展示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對自然和人體美的追求。而它的高度在中世紀教堂建筑中實屬罕見
然而,當它建立到一半時,幾乎所有人都被教堂如何封頂難住了。因為沒有人相信有誰能夠在如此高度下建造一個比羅馬萬神殿還大的拱頂。
直到一個瘋瘋癲癲不被其他家族待見的建筑師:布魯內萊斯基,被美第奇家族的科西莫發現了。他用了將近二十年,建成一個前所未有的圓頂。
整個佛羅倫薩沸騰了,稱贊其“美麗的紅色圓頂直觸天空,整個托斯卡納都能看見”。而時至如今,這座教堂已經成為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和建筑的典范,成為后世許多建筑的靈感來源。
《末日審判》是米開朗基羅的學生喬爾喬?瓦薩里在圣母百花的穹頂內部所繪
而 布魯內萊斯基的杰作遠不止于此,他設計的佛羅倫薩圣神大殿,更是充滿了典雅與精致的氣息。
圣神大殿 圖源:sygic travel
布魯內萊斯基的經歷并不是個例,許許多多的藝術家都在美第奇家族的支持下而聲名大噪 。而他們的作品,也可以在如今佛羅倫薩的眾多美術館和教堂中看到。
比如, 收藏了從14世紀到 19世紀的 巨幅繪畫、圣經手稿、詩歌唱本、十字架以及華麗的金飾收藏品的大教堂博物館 ,便展示了包含杜喬《馬耶斯達》之內的佛羅倫薩一連串名作的集合。
大教堂博物館內部 圖源: duomo.firenze.it
巴杰羅美術館作為意大利最重要的國家博物館之一,同樣收藏了大量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和裝飾藝術品。 以雕刻與工藝為主,有唐納泰羅及米開朗基羅等佛羅倫薩大師級人物的作品。
巴杰羅宮殿 圖源:museitaliani意大利博物館
而在學院美術館里,更是收藏著包含米開朗琪羅《大衛像》在內的眾多美術珍品。
學院美術館里的《大衛》圖源: 陳天任
令人感慨的是,這些在西方藝術史中鼎鼎大名的人物,不僅把他們一生的杰作留給了佛羅倫薩,在也將自己葬在了這里。
就像圣十字圣殿之中,就安葬著 如米開朗琪羅、伽利略、馬基亞維利、羅西尼和馬可尼等等,以至于圣十字圣殿被譽為“意大利的先賢祠”。
如今,若是我們走進一座座大教堂,還是能從瞻仰他們的墓室,回顧他們波瀾壯闊的一生。
圣十字圣殿
圣十字圣殿內部 圖源:italy-museum
美第奇家族 就像恒星一樣,吸引著文藝復興的巨星們圍繞在自己身旁。 如果沒有美第奇家族, 這場波及世界的文藝復興,絕不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繁榮面貌。
羅馬:鼎盛與轉型
羅馬,這座跨越兩千余年的永恒之城,既是西方政治的搖籃,也是藝術文明的巔峰象征。
放眼歐洲的古代史,處處都有羅馬的痕跡。 這個俯抱大地的民族,一步步征服地中海世界,建立了一個 雄踞歐亞非三洲的超級大國。
斗獸場,古羅馬時期的競技場,其宏偉的規模和精巧的設計,至今仍然令人贊嘆不已。圖源:星塵
古羅馬廣場曾是羅馬政治的核心地帶,元老院、演講臺、神廟在此交錯。站在圖拉真記功柱下,能清晰地讀到浮雕中皇帝遠征達契亞的軍事威懾。可容納5萬人的斗獸場,表面是角斗士廝殺的娛樂場,實際上是帝王轉移社會矛盾的工具,用血腥的表演換取平民的政治沉默。
提圖斯凱旋門,著名的巴黎凱旋門的靈感來源,其精美的浮雕和雕塑,除了紀念提圖斯皇帝的軍事勝利,更是展示了羅馬帝國的輝煌與榮耀,是羅馬建筑藝術的杰出代表 上圖圖源:星塵
隨著版圖的擴張,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碰撞,交流,在這塊遼闊的疆域上發展出豐富燦爛的羅馬文化:語言文字、宗教信仰、雕塑、建筑以及法律……古羅馬留下的寶貴遺產,深刻影響著后世。
古羅馬廣場曾是古羅馬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廣場上的建筑遺跡,如元老院、凱撒神廟等,都是羅馬歷史、文化與藝術的見證
圖拉真記功柱,羅馬又一著名的歷史遺跡,其上雕刻著圖拉真皇帝的豐功偉績
其中,藝術更為深刻和綿長。
作為歐洲文化史上重要的組成部分,古羅馬的藝術風格融合了古希臘、古埃及、古波斯等文化的精華,形成了獨特而富有表現力的藝術風格。
從公元前753年的羅馬城市建立開始,直到公元476年羅馬帝國的滅亡,藝術一直沒有停止在這片土地上綿延生長。只不過,相比起古代伊特魯里亞藝術和拜占庭藝術,羅馬藝術往往扎根于建筑與雕塑之上。
馬可·奧勒留圓柱,為紀念羅馬帝國皇帝馬可·奧勒留而建,紀念性浮雕中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柱身布滿浮雕,描繪了馬可·奧勒留越過多瑙河討伐日耳曼人的戰斗經歷 圖源:sygic travel
這是羅馬藝術能穿越時光保留下來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們得以一窺千余年前羅馬藝術巔峰的線索與幸運。
從古羅馬共和國時期到帝國時代,古羅馬藝術經歷了不斷的發展和演變,涌現出許多杰出的藝術家和作品,古羅馬藝術不僅影響了當時的歐洲文化,也對后世的藝術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萬神殿 圖源:星塵
萬神殿是羅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羅馬建筑藝術的杰出代表。 此廟始建于公元前27年,約公元118年在哈德良皇帝時期重建。由水泥澆鑄成圓形,上覆半球形穹隆頂。
萬神廟采用了穹頂覆蓋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后的萬神廟是單一空間、集中式構圖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羅馬穹頂技術的最高代表。是古代建筑中最為宏大,保存近乎完美的,同時也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建筑之一。
萬神殿穹頂 圖源:星塵
以至于,藝術在羅馬不是一時的風尚,而是完整的、深厚的、早已經浸潤入土壤的空氣。但自羅馬帝國分裂之后,這輝煌而厚重的文明似乎暫時蟄伏了起來。
但蟄伏并不意味著消亡,隨著文藝復興的浪潮洶涌而來,從來不甘落后的羅馬也迅速的承接。而這個時候,機會來了——
1505年3月,米開朗基羅被教皇尤里烏斯二世招赴羅馬。
影視劇中的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是誰?
他是詩人,是畫家,是文藝復興時期頂級的雕塑家和建筑家。作為文藝復興的巨匠,米開朗基羅以他超越時空的宏偉大作,在生前和后世都造成了無與倫比的巨大影響。
而這次自羅馬發來的邀請,徹底讓他進入了一生中最英雄的創造時期。從此,尤里烏斯二世的銅像、西斯廷禮拜堂的穹頂壁畫《創世紀》、祭壇壁畫《最后的審判》、教皇陵寢雕塑《被縛的奴隸》《垂死的奴隸》和現存于羅馬圣伯多祿鎖鏈堂的《摩西》……
摩西像,高235厘米,創作于公元1513-1516年(局部完成于1542年-1545年),現藏于羅馬圣伯多祿鎖鏈堂,是一尊半神半人的雕像,是基督教和世俗的完美結合形象。圖源:陳天任
17世紀,意大利美術中心由佛羅倫薩轉移至羅馬,文藝復興的浪潮之后,自新時代生長起來的巴洛克藝術風格也迅速在羅馬尋找到了生存的根基。甚至在和古羅馬的藝術交流之后,碰撞出了獨一無二的魅力風格。
圣伊納爵教堂的天頂壁畫《圣伊納爵被榮光提升至天堂》,用透視法制造穹頂直達天國的錯覺。當信徒仰頭時,會錯覺天使正破頂而下,這種“欺騙視覺”與耶穌會反宗教改革的政治需求完美契合:用藝術震撼力,讓民眾心甘情愿臣服于教會權威。而許愿池噴泉則是羅馬最后一件巴洛克杰作, 成為羅馬的象征之一,被譽為世界最著名的噴泉。
納沃納廣場,羅馬的另一個藝術中心。廣場上的四河噴泉,是羅馬雕塑藝術的代表作。廣場上的其他建筑,如圣阿涅塞教堂和圣阿涅塞宮,也都是羅馬建筑藝術的杰出代表。
羅馬的偉大,在于它用大理石雕刻出權力的形狀,又用權力滋養了藝術的瘋狂。行走在這座城市,每一步都踩在政治與藝術交織的神經上。
梵蒂岡:鼎盛與轉型
從錫耶納,佛羅倫薩到羅馬,文藝復興走過了稚拙到成熟的歷程,走過了萌芽到輝煌的全部階段。
但是在那個基督教有著極大影響力的世代,文藝復興的作品總是離不開宗教的主題。而梵蒂岡作為全世界天主教的朝圣地,“離上帝最近的地方”,更是對當時藝術家們的創作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影響。
修建于教堂前的圣彼得廣場
正是歷代教皇的委托與贊助,以及美第奇家族的投資,更是讓梵蒂岡匯集了文藝復興時期最頂級的杰作。
位于圣彼得廣場北側的世界第一大教堂——圣彼得教堂,是君士坦丁皇帝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于公元326年落成。16世紀,教皇朱利奧二世決定重修圣彼得教堂。
圖源:星塵
于是,在上百 年的建設時間里,教堂的設計和建造歷經多位杰出的建筑師和藝術家之手,包括布拉曼特、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賈科莫·德拉·波爾塔,最終由貝尼尼完成內部裝飾。
這些重量級的藝術大師,把各自職業生涯的黃金歲月奉獻給這座壯麗得無以復加的不朽工程,讓它經歷300年后仍閃爍著璀璨的光芒。
在它的收藏里,不僅有米開朗基羅設計的教堂圓頂,還有他24歲時的杰作、唯一簽名的雕塑作品《圣殤》,除此之外,還有貝尼尼設計的青銅華蓋、圣彼得陵墓和圣彼得寶座。
《圣殤》米開朗琪羅唯一一件署名作品 圖源:星塵
如今的圣彼得堡大教堂,早就不僅是單純的宗教藝術中心,它還是一個代表文藝復興時代鼎盛成就的輝煌殿堂,一個西方建筑藝術集大成者,一個前無古人的工程奇跡,一個繁榮時代雄心與財富的見證。
圣彼得大教堂穹頂 圖源:星塵
除了梵蒂岡的中心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另一個中心就是宗座宮。它 是梵蒂岡國內的宮殿建筑群,也是教皇的居所和教廷的中心。
1377年,教宗格雷戈里十一世(Gregor XI)從阿維尼翁歸來,Giorgio Vasari繪制于約1571年-1574年的壁畫,遠景黃色建筑是宗座宮
可能正是由于他的重要地位,收藏在這里的藝術品都是精華中的精華。大名鼎鼎的梵蒂岡博物館也在其中。
梵蒂岡博物館是位于羅馬市中心的天主教國家梵蒂岡的一座藝術寶庫,它是世界上最小國家的博物館,同時也是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
梵蒂岡博物館門頭
梵蒂岡博物館內部 圖源:星塵
這座博物館匯集了一千多年來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化遺產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珍品,其藏品之豐富、藝術價值之高,使其成為全球藝術愛好者和歷史學者的圣地。
梵蒂岡博物館內部 圖源:星塵
博物館內最著名的展品包括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教堂天花板上的壁畫《創世記》和祭壇墻上的《最后的審判》。
《創世紀》
除此之外,拉斐爾的《雅典學院》位于拉斐爾廳,以其對哲學的深刻表現和復雜的構圖技巧而聞名。
《雅典學院》圖源:星塵
此外,博物館還收藏了公元前一世紀的雕塑《拉奧孔和他的兒子們》、公元2世紀的《阿波羅麗城》雕像,以及拉斐爾裝飾的一系列房間。
《拉奧孔和他的兒子們》 圖源:星塵
梵蒂岡博物館的藏品不僅限于繪畫和雕塑,還包括古代文物、地圖、掛毯等。 不夸張的說,梵蒂岡博物館是將宗教與藝術“合二為一”做到極致的博物館。
威尼斯:文藝復興的水上畫布
在亞得里亞海的湖上,威尼斯如同一幅漂浮在水面的文藝復興油畫,脫離了佛羅倫薩的線條桎梏,在潮濕的海風中孕育出獨特的色彩革命。
威尼斯 圖源:unsplash
圣馬可大教堂這座始建于9世紀的建筑群,在文藝復興時期得到了新的藝術詮釋。教堂內8000平方米的金色馬賽克,在15世紀被威尼斯派的藝術家們重新詮釋,他們保留了拜占庭的黃金底色,卻為圣像注入人性的溫度。
圣馬可大教堂 圖源:guided tour
而守護者威尼斯文藝復興最核心秘密的,莫過于藝術學院畫廊, 喬爾喬內的《暴風雨》將任務融入氤氳的空氣透視法中,這種技法影響了后來整個歐洲的巴洛克藝術。 在總督宮的回廊里,丁托列托的《天堂》占據整面墻壁,這幅世界最大的油畫作品(22×7米)用旋轉的金色人浪演繹了威尼斯式的文藝復興終極理想。
威尼斯美術學院畫廊 圖源:rizzani de eccher
費用包含
1.交通:行程內全程空調旅游巴士
2.住宿:8晚當地高標準酒店住宿(默認標間,如需單房請聯系客服小藝補單房差)
3.餐飲:8頓自助早餐+7頓特色午餐+7頓美味晚餐+全程礦泉水
4.導服:專業講師隨行講課+文化領隊貼心服務+專職司機
5.門票:行程內所涉及景點門票費用
6.設備:無線藍牙講解器
7.保險:高額旅行出行保險
費用不含
1.各地往返游學地的大交通費用;
2.因個人原因產生的其他消費;
3.第1天(到達日)的餐飲;
4.單房差費用。
*單房差說明:默認標間(1間房2個人),如需單獨一間房,聯系客服補單房差即可。
本活動由藝旅文化策劃及宣傳展示
藝旅伴我同行國際旅行社(北京)有限公司負責組織
當地旅行社負責執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