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一場秸稈禁燒糾紛,讓兩個53歲的人陰陽相隔。
村支書蔣某萍,當職多年,負責守好禁燒紅線。種地的胡某清,小學沒畢業,守著田埂過活。兩人同村,平日無冤無仇,偏因一把火成了死局。
2023年9月2日下午四點,胡某清在田里點了秸稈。蔣某萍巡邏撞見,上前勸停,對方不聽。
她掏出手機要拍照取證,胡某清急紅了眼。地上的鋤頭舉起來,幾下砸向蔣某萍的頭。人當場沒了,胡某清跑了一天一夜,最終自首。
法院判了死刑,上訴沒用,2025年4月29日,注射執行。燒秸稈,農民說“老輩傳了幾千年”。
說是能肥田,能殺蟲,圖個省事省錢。
可政策不讓燒,說污染空氣,有火災風險。秸稈還田?操作不好根爛蟲多,種地成本反而漲。
農民犯難,干部也犯難——上邊要執行,下邊要活人。蔣某萍單槍匹馬勸,直接掏手機要舉報,矛盾激化了。要是先幫忙滅火,喊幾個村干部一起勸,悲劇能躲不?
這事兒給基層干部提了醒:硬邦邦的態度,解決不了軟乎乎的矛盾。兩年過去,燒秸稈的煙沒斷干凈,政策和現實還隔著道坎。農民要的是真管用的招兒,不是光禁、光罰。
有些地方試補貼還田、建集中焚燒點,聽說有點效果。
可推廣到所有村,難啊,尤其現在村里種地的多是老人。老胳膊老腿兒,沒精力沒本錢折騰秸稈,燒了最省事。
政策要落地,得把這些實際情況裝進去——環保要顧,農民難處也得顧。
胡某清被執行那天,村里去了好多人。
有人說“該”,有人嘆氣“可惜”,兩個家就這么毀了。蔣家拿了賠償,人回不來;胡家悔得腸子青,法律不饒人。
基層治理咋整?執行規定要硬,體諒百姓要軟,這平衡不好找。燒秸稈這點事兒,小嗎?
小到一把火就能點著。燒秸稈這點事兒,大嗎?
大到能要人命,扯出治理大問題。往后的禁燒,光靠“不許”不夠,得給“咋行”的法子。
新辦法效果咋樣?
還得看落實,看農民買不買賬。這事兒過去兩年了,可留給咱們的琢磨,才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