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智控,這家以制冷空調控制元器件和汽車熱管理系統為核心業務的零部件巨頭,正因赴港二次上市陷入輿論漩渦。
當三花智控的H股以21.21至22.53港元的發行價亮相時,A股投資者的心涼了半截——這個價格較A股現價25.26元人民幣折讓高達30%。更諷刺的是,即便讓利至此,暗盤交易仍下跌近4%,6月23號開盤,直接破發,暴跌7個點。顯然,國際投資者對這份“打折促銷”似乎并不領情。
定價懸殊:A股投資者補貼港股打新
三花智控港股發行市盈率約為20倍,而其A股動態市盈率已達27倍。近30%的價差不僅是A/H股溢價常態的縮影,更折射出二次上市對A股股東權益的稀釋效應。
當公司以顯著低于A股市場的價格增發新股,原有股東權益被攤薄,無異于將A股投資者的利益拱手讓給港股打新者。
有人將此與運營商的“拉新”玩法對比,用超低價“背刺老”用戶。這種融資拿到后,卸磨殺驢,過河拆橋的玩法,著實讓人生厭。
三花智控A股從2025年2月28日的最高價36.62元下跌至2025年6月20日的24.95,4個多月來下跌了32%。
更值得玩味的是,基石投資者豪擲44億港元認購超半數新股,卻未能阻止暗盤破發。為何國際買家對如此“優惠”都不領情? 答案或許藏在三花智控日益沉重的經營壓力中。
雙重困局:特斯拉依賴與關稅風暴
三花智控在發布第一季度財報后曾對投資者表示,雖然第一季度特斯拉銷量下滑,但是后續隨著特斯拉銷量回暖,汽車板塊營收將同比增長20%。而2025年第一季度該業務只微弱增長5%。
三花智控12.6%營收來自其第一大客戶——某美國車企(業內皆知為特斯拉)。2025年一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暴跌13%,創三年新低。三花智控來自于特斯拉的收入下滑22%,來自于賽力斯的收入下滑了47%。
4月特斯拉在華銷量腰斬43%,5月單周銷量同比大跌33.6%,中國市場已連續八周出現同比下滑。作為核心供應商,三花智控二季度汽車業務增長蒙上濃重陰影。
除了大客戶訂單下滑外,關稅也將突破三花的成本防線。數據現實,三花智控中國出口美國產品關稅從最高29%飆升至驚人的99%。墨西哥出口關稅從最高4%暴漲至53%。越南出口關稅也升至最高14%。
雖然公司聲稱能“與客戶協商分攤成本”,但面對北美市場占25%的營收比重(家電板塊美國收入占比25%),成本轉移能力存疑。6月美國對冰箱等鋼制家電加征關稅,更讓依賴家電出口的三花雪上加霜。
未來迷途:機器人難撐大局
被寄予厚望的仿生機器人業務,招股書中明確承認仍處于“研發階段”。即便樂觀預測2029年人形機器人產量超百萬臺,三花相關業務貢獻利潤也需多年孵化。
當家電板塊受國內補貼退坡與海外關稅夾擊、汽車業務遭最大客戶銷量塌方,所謂的“明日之星”遠水難解近渴。
三花智控的港股上市之旅真的是跌跌撞撞:基石投資者的熱捧未能掩蓋暗盤破發的尷尬,30%的發行折價反成A股投資者心中的尖刺。
點擊名片 關注我
??謝謝你的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