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2-0623
從邀請后勤人員參與畢業典禮的事情來看,這是中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型的一個縮影。過去,大學被視為培養社會精英的象牙塔,畢業典禮也相應強調學術權威與杰出校友的榮耀。但隨著高校擴招和職業教育的普及,大學的功能不再僅限于塑造“天之驕子”,而是培養更多元的職業人才,適應社會的人才,不再是只會讀書的學生。
“教育即生活”,學校應當是社會生活的縮影。讓后勤人員站上講臺,正是大學向社會真實性靠攏的表現。它模糊了校園內人為劃分的階層,讓教育回歸生活的本質,每個人都在以不同方式貢獻力量,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閃光點。
大學作為思想文化的引領者,其行為模式往往對社會產生示范效應。當越來越多的學校在畢業典禮上給予后勤人員話語權,它傳遞的是一種價值觀:勞動無貴賤,職業無高低。學歷不等于價值。這種理念可能潛移默化地影響畢業生未來的職場行為。畢業典禮的這一創新,或許能在未來推動更廣泛的社會平等意識。
當然,這一做法也面臨質疑。究竟是形式還是實質?有人擔心,后勤人員的發言可能降低畢業典禮的“儀式感”;也有人認為,如果僅停留在演講環節的“表演”,而日常管理中仍忽視后勤人員的權益,那么這種創新就只是作秀。真正的改變需要制度保障?;蛟S,高??梢栽O立后勤人員參與校園管理的機制以及意見書,或在日常教學中增加對勞動價值的探討。只有當平等理念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全過程,畢業典禮上的這一幕才有深遠意義。
《大學》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贝髮W之道,在尊重每一個“平凡”。教育的終極目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培養完整的人格。當宿管阿姨、保安大叔站在畢業講臺上,他們不僅分享了人生經驗,更以其存在本身詮釋了大學的真諦,一個尊重每個成員價值的共同體。
讓畢業生帶著對平凡勞動的敬意離校,這或許是最珍貴的“最后一課”,大學,不僅傳遞專業知識,更塑造社會個體的完整人格,為每一個大學生個體,構建了全面的和系統的價值共同體。
#畢業典禮 #大學后勤人員 #大學精神 #勞動價值 #眾晟悅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