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稱王興興為未來的希望,宇樹科技估值超百億
一場對話,雙方得益。
近日,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與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首次同框,開啟了一場以“AI時代的人才培養”為主題的對話交流。
圖源:微博
兩位來自現代制造與新興科技企業的企業家,圍繞人才教育、AI創新、個人成長等話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聊起創業經歷,王興興回憶道,早年創業時機器人還屬于相對冷門的賽道,對于選擇這一賽道的原因,王興興表示,“我從小就喜歡動手做東西,我們也是聽著一些創業故事長大的,就希望能做一些改變世界的產品。我本身也比較喜歡機器人這個領域。”
同時,王興興坦言:“我當時也知道有點早,因為無論是拿投資,還是社會對于機器人的關注度,都是比較少的。但是我覺得,很多時候做事情,天時、地利、人和。”
提到天時地利人和,正好最近高考結束不久,王興興忍不住對現在的學生說,“很多情況下,方向可能比努力還是要更前一步,方向要相對正確,然后再花足夠的時間去努力。”
對此,李書福也表示,“不怕路遠,方向錯了,越努力越錯;方向對了,每前進一步都是成功。”
二者在各自領域的發展都印證了這一道理,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說回到機器人賽道,王興興認為,AI和機器人是下一個像電、像蒸汽機一樣能改變整個生產力結構的新事物。而由于AI和機器人的幫助,對人的努力的方向性要求也更高了。
圖源:微博
李書福則認為,AI代表一個革命性新時代的到來,“人”這個智能,和“AI人工智能”會發生沖撞,“人”需要努力跟上時代的浪潮,成為AI時代的人才,同時,李書福強調吉利的人才理念是“人人是人才、人人是老師、人人是學生、人人可成才”。
對于人才,王興興提出了頂尖人才、優秀人才和“答題”人才,并強調,人才最大的特點就是要“認真去答題,不要偏題”。
李書福對于王興興的分享和發言十分欣賞,連連稱贊,并說“講得很好”。
總的來說,兩人的對話不僅是創業經驗的分享,更是對未來人才培育方向的啟示:在技術爆炸的時代,只有保持熱愛、校準方向、持續進化,才有可能成為破局者。
對話結束后,李書福邀請王興興一起合影,王興興原本想將C位讓給李書福,但李書福一把將王興興拉回了中間位置,并強調“你是未來的希望,你站中間”。
圖源:微博
同時,李書福豎起大拇指贊揚王興興,王興興則以謙卑姿態雙手合十回應,表示“我們還需努力”。
顯然,這體現了李書福對以王興興為代表的新興科技人才的推崇與支持,以及王興興的謙虛向上之心。
據了解,王興興的宇樹科技日前完成了C輪融資交割,由中國移動旗下基金、騰訊、錦秋、阿里、螞蟻、吉利資本共同領投,絕大部分老股東跟投。
而在此之前,宇樹科技的融資已經集結了美團龍珠、紅杉中國、中關村科學城、北京機器人產業投資基金、琥珀資本、上海科創基金、中信證券、順為資本、深創投、源碼資本、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等明星投資機構,目前公司估值超過100億元。
圖源: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網站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網站顯示,6月12日,杭州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發生變更,由259.4223萬元變更為288.9031萬元,營業期限也變更為長期。6月18日,注冊資本再次變更為36401.7906萬元。
不過,目前杭州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信息”一欄中,注冊資本仍為288.9031萬元。
這說明宇樹科技在人形機器人和AI技術領域已經占據了領先地位,公司價值快速提升,并且市場對機器人領域高度認可,該賽道商業化潛力極具信心。
據悉,此次融資將支持宇樹科技在機器人大腦和具身基礎模型上的進一步研發,以推動智能機器人在更多真實生產、生活服務場景的普及。
此前,宇樹科技曾宣布將有限公司轉變為股份有限公司,即股份制改造,引發市場對其準備上市的猜測。
盡管宇樹科技相關負責人回應稱,系公司運營方面的常規變更,但當被問及未來是否會赴港上市時,宇樹科技CEO王興興稱:“后續有可能,目前不確定。”
顯然,宇樹科技股改是邁向資本化的關鍵一步,雖然官方淡化了“上市”的信號,但種種跡象均表明宇樹科技的IPO進程可能在加速,按目前的發展趨勢,或許宇樹科技離上市已經不遠了。
王興興:讓機器人走進普通人的生活
宇樹科技發展至今,與王興興的創業眼光息息相關。
1990年,王興興生于浙江寧波,作為90后的王興興,對機器人一直很感興趣,在大學期間手工打造過雙足機器人,后來又研發出了全球首款低成本四足機器人XDog。
2016年,王興興為讓機器人走進普通人的生活而成立了宇樹科技。克服種種困難后,宇樹科技打破了國際液壓驅動技術壟斷,轉向電力驅動路線,推出了首款機器狗“萊卡狗”。
2018年CES展上,這只會翻跟頭的機器狗被海外極客瘋搶,單日訂單破千萬,日本軟銀代表追到杭州簽下獨家代理協議。
此后,宇樹科技的發展勢不可擋,產品線逐步覆蓋四足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及機器人組件,產品出貨量位居國內乃至世界前列。
此外,宇樹科技的機器人更是頻頻出現在大眾視野中——
在杭州第19屆亞運會田徑項目鐵餅比賽的賽場上,機器人Go1承擔起了啦啦隊隊員與鐵餅運輸員的職責。
圖源:錢江晚報
這是全球范圍內,機器狗首次在體育賽事中作業,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制造、杭州智造的蓬勃力量。
2021年央視春晚,24臺機器牛“犇犇”與劉德華等人同臺表演《牛起來》;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四足機器人“福虎”熱舞;2025年央視春晚,人形機器人與舞蹈演員們上演了舞蹈《秧Bot》……
2021年央視春晚截圖
2025年央視春晚直播截圖
宇樹機器人的頻頻露面使其獲稱“地表最強機器人”,推動了消費端認知破圈,以至于2024年機器狗的銷量達到了2.37萬臺,占全球市場69.75%,人形機器人交付量則突破了1500臺,與此同時更是在中國將機器人這一行業帶動了起來。
2024年,工業機器人行業在政策層面受到了高度重視,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以推動工業機器人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圖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這些政策不僅降低了企業的研發成本,還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投身于人形機器人領域。
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設立了專門的產業基金,支持人形機器人及相關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然而,機遇與挑戰并存,中國的人形機器人產業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技術層面,主要面臨著三大核心挑戰:復雜環境下的運動控制難題、精準操作的技術瓶頸,以及亟待提升的續航能力。
這些技術突破將直接決定機器人的實用性和適應性。
在商業化層面,當前機器人市場主要集中在科研、教育和工業領域,而更具潛力的家庭服務和醫療護理市場仍處于培育階段。
可見,市場認知度不足和應用場景受限,或將成為制約產業規模化發展的主要障礙。
總的來說,在全球競爭格局下,中國企業需要以技術創新為驅動,通過產業鏈協同和商業模式創新,逐步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
未來機器人行業將在挑戰中轉身,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 | 李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