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臺中型混動轎車在真實路況下跑出百公里2.49L的饋電油耗時,你可能會懷疑自己看錯了小數點。但這就是吉利雷神(參數丨圖片)AI電混2.0交出的答卷——不是實驗室里的理想數據,而是媒體實測的真實結果。最近,吉利發布了行業首個基于AI場景引擎的動力域智能體“星睿AI云動力2.0”,而搭載這套系統的雷神電混技術,正在用“會思考的混動”重新定義節能與性能的邊界。
混動的終極形態:從“機械邏輯”到“AI思維”
混動技術發展了二十多年,主流思路始終圍繞“如何讓發動機和電機更高效協作”。但吉利這次玩了個更高級的——直接給混動系統裝上“大腦”。星睿AI云動力2.0的核心在于它的“AI場景引擎”,這套系統通過融合車輛傳感器數據與云端200億公里行駛大數據,構建了覆蓋全國路況、四季氣候和駕駛習慣的“數字孿生場景庫”。簡單來說,它不僅能實時計算最優動力分配,還能預判你的下一步操作。
比如,當系統通過導航發現前方3公里有連續上坡路段,會提前調整電池SOC(電量儲備);如果識別到駕駛員習慣激進超車,則主動提高電機響應優先級;甚至能根據氣溫變化動態優化發動機暖機策略。這種“功能找人”的體驗,讓混動車第一次擺脫了“人適應車”的被動邏輯。
47.26%熱效率:AI如何“燒”出更猛的油?
混動的本質是“燒油發電”,而熱效率決定了多少油能轉化成實際動力。吉利這次將量產發動機熱效率從46.5%提升至47.26%,繼續穩坐全球第一。背后的黑科技是“AI for science”——通過機器學習模擬百萬組燃燒室參數,最終找到最優的壓縮比、氣道形狀和火焰傳播路徑,讓缸內湍流強度增加42%,相當于在同樣的燃油噴射量下“炸”出更多能量。
這種優化直接反映在銀河A7的實測表現上:CLTC工況饋電油耗2.67L,媒體全路況實測甚至低至2.49L。按當前油價計算,一公里成本不到2毛錢,比多數插混車充電行駛還便宜。更反常識的是,這臺“省油怪獸”的混動電驅功率達到175kW,零百加速7秒級,饋電狀態下動力衰減幾乎可以忽略——傳統混動“省油必肉”的悖論被徹底打破。
性能與安全的“變態級”冗余:4.5秒破百還能爆胎穩如狗?
如果說雷神EM-i主打“極致省”,那么雷神EM-P AI電混就是“暴力省”。搭載該系統的銀河M9采用獨立三電機布局,零百加速4.5秒,比許多純電SUV還快,但饋電油耗仍控制在4L級。更夸張的是它的安全設計:5動力源冗余(P1電機、P3電機、發動機、后輪雙電機均可互相備份)加上AI全地形識別,能實時調整四輪扭矩。
舉個例子:在高速爆胎時,傳統四驅車可能因單輪失控導致偏航,而EM-P系統能在毫秒間切斷爆胎輪動力,并通過其余三個電機補償扭矩,車身姿態偏移量減少80%。這種“全場景爆胎穩控”能力,此前只在百萬級豪華車上出現過。
甲醇混動:每公里2毛的“終極省錢方案”?
吉利還藏了一手“王炸”——雷神醇氫EF技術。其第五代醇氫發動機熱效率高達48.15%,直接改寫全球紀錄。甲醇燃料的成本優勢堪稱降維打擊:每公里能耗成本約0.2元,比充電還便宜(假設電價0.6元/度)。更絕的是“靈活燃料”設計:同一油箱可混加甲醇和汽油,甚至能在零下40℃低溫冷啟動,徹底解決了甲醇車的氣候適應性難題。今年四季度,吉利將推出兩款醇氫新車,這可能是消費者離“燃料自由”最近的一次。
從豐田THS到比亞迪DM-i,混動技術的競爭歷來是“熱效率大戰”,而吉利雷神AI電混2.0開辟了新戰場——用AI重構動力系統的底層邏輯。當一臺車能預判路況、自學駕駛風格、甚至OTA升級“越開越聰明”時,混動不再只是過渡方案,而可能成為比純電更“懂人”的終極形態。
值得一提的是,雷神混動已搭載于沃爾沃、雷諾等國際品牌,成為中國少有的反向技術輸出案例?;蛟S不久的將來,全球消費者討論混動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中國智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