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于以色列與伊朗的沖突日漸升級,中國駐以大使館及時發布《關于在以中國公民盡快通過陸路邊口岸轉道回國或離境的提醒》,據上港集團消息,上港集團駐以色列海法新港員工第一批撤離人員已于6月19日安全抵達上海,其余駐以中方工作人員目前已按應急響應預案妥善安排。
船公司方面,據法新社報道,當地時間20日,世界航運巨頭、丹麥馬士基集團發表聲明宣布,由于以色列與伊朗的沖突,暫停旗下船只停靠以色列海法港。
馬士基集團在聲明中表示,暫停旗下船只停靠海法港的決定是在“審慎分析以色列和伊朗持續沖突背景下的風險報告后作出的,特別是考慮到靠泊以色列港口的潛在風險以及由此可能對船員安全造成的影響。”馬士基集團稱,目前,公司在該地區的既定運營尚未受到進一步的干擾。
赫伯羅特20日也發布通知,鑒于中東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持續升級,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首要任務是保障船員與貨物的安全,以及提供持續可靠的服務。經過對當前安全環境的審慎評估,赫伯羅特已決定暫時減少前往以色列海法港的服務。具體而言,大西洋環線7(AL7)服務仍將繼續停靠該港口,但東地中海快線3(EM3)服務已暫時停止接收前往海法港的貨物。
知名行業分析師-拉爾斯·詹森(Lars Jensen)表示,其他運營商是否會效仿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達飛輪船(CMA CGM)此前確認“該地區的海運業務照常進行,我們的運營和物流鏈未受影響”。不過,該公司指出已“啟動了一個專門的監測小組,以密切跟蹤所有動態”。而地中海航運(MSC Mediterranean Shipping)等其他航運公司尚未發表公開聲明。
在馬士基宣布暫停停靠海法港數小時后,伊朗向以色列港口城市海法及其他地區發射了多枚導彈。有猜測稱,靠近海法的煉油廠可能是主要目標。盡管尚不清楚,但此次襲擊似乎并未波及港口本身。
襲擊發生后,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6月21日,美國投擲了六枚鉆地彈用于襲擊伊朗福爾多核設施,還向伊朗其他核設施發射了30枚“戰斧”導彈,局勢進一步升級。
CNN報道,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一名顧問呼吁對美國海軍艦艇進行導彈襲擊,并封鎖關鍵石油運輸通道霍爾木茲海峽。
最新消息顯示,伊朗議會國家安全委員會委員庫薩里表示,伊朗議會已得出結論,認為應關閉霍爾木茲海峽,但最終決定權在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手中。
霍爾木茲海峽位于阿曼和伊朗之間,連接了東部的阿曼灣和西部的波斯灣,是海灣地區石油輸往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全球約三分之一的海運原油貿易都要途經霍爾木茲海峽。
不過,目前霍爾木茲海峽的船只通行量似乎沒有受到太大影響。有數據顯示,6月21日,共有115艘、約946萬載重噸的船只通過霍爾木茲海峽,較前一日的100艘、874萬載重噸有所恢復。
對于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威脅,美國方面迅速作出回應。前五角大樓官員Michael Rubin指出,若伊朗真關閉霍爾木茲海峽,“將是自殺式行為”,盡管短期內可能對包括印度在內的部分國家造成燃油供應中斷,但美國等國具備替代方案。
Rubin表示:“約40%的通過霍爾木茲海峽的燃油最終流向亞洲。短期內或有擾動,但美國目前是主要的燃油供應國。此外別忘了,伊朗自身也依賴進口汽油。伊朗可能會發出關閉海峽的強硬言論,但軍事上,他們撐不過一天。”
另一位前美國財政部官員Jonathan Schanzer則警告稱,若伊朗試圖封鎖海峽,美國將以“難以想象的武力”進行回應。
“如今戰端已開,若伊朗走上這條路,將是極端的自毀行為。法國、英國也可能加入清理航道的行動。伊朗更可能采取非常規、非對稱的方式發動攻擊,而不是直接沖突。”Schanzer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