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在年中之際,多家券商已發布了2025年資本市場中期策略及投資展望,一起來看看核心觀點:
銀河證券2025年資本市場中期投資展望觀點
A股市場震蕩向上,估值與盈利支撐投資邏輯
A股當前估值處于歷史中等水平,且相較海外成熟市場偏低,風險溢價和股息率具備較高投資性價比。在政策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權益類公募基金擴容及政策工具護航下,A股資金面有望延續穩中向好態勢。2025年下半年,A股整體將呈現震蕩向上的行情特征,但需關注海外不確定性因素與國內經濟修復節奏的擾動。
科技創新與安全資產成結構性投資主線
科技創新是推動A股新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動力,TMT板塊擁擠度回落至低位,一季度景氣度回暖,細分行業資本開支加速。建議關注AI算力、AI應用、具身智能、創新藥等方向。同時,安全資產如紅利板塊具備防御屬性,央企高股息標的與中長期資金配置需求高度契合,值得關注。
港股估值低位,科技與消費板塊具備配置價值
港股市場整體估值處于全球權益市場低位,PE分位數顯示部分行業估值處于歷史中低水平。在政策支持與美聯儲降息預期下,港股流動性有望改善,盈利增速預計保持增長。科技板塊盈利增速領先,估值具備修復空間;消費板塊在政策刺激下業績預期改善,醫藥與可選消費值得關注。
天風證券2025年中期策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展望2025年下半年,行業主線+主題投資,值得關注。
A.內需消費:(1)長期邏輯:消費的核心邏輯是政策加碼預期下的重估預期,提振內需穩增長政策,是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強下的主要政策儲備方向;化債疏壓,財政支出結構優化。消費基本面拐點或已現,宏微觀數據呈現諸多積極信號,宏觀數據的改善來自微觀企業與消費者的疊加。
(2)配置思路:財報拐點出現+政策支持力度與確定性大+純內需板塊,一是政策基調明確,政策補貼力度明顯抬升,二是財報積極線索出現,可視為一段行情的前夕。根據政策補貼力度占營收比重,盈利增速和政策語調,服務業值得重視。財報拐點出現+政策與產業邏輯通暢+排除基數效應&外需影響板塊,這一類的本質是政策邏輯稍弱、產業邏輯不證偽下,財報基本面趨勢性向好確定性很強。必選消費、可選消費的耐用消費品板塊也有望走出結構性行情。
B.自主可控:(1)長期邏輯:自主可控政策是重要國家戰略,相關政策多次發布。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要求固鏈、補鏈、延鏈,頂層設計為科技領域發展提供土壤。中國對美反制措施可能推升中國對美進口商品價格,導致對美依賴度較高的商品種類出現供給缺口,國內供給端替代供給缺口下相關板塊有望看到盈利驅動下的業績改善。(2)配置思路:篩選對美進口依賴度較高且國內具備供給能力的板塊,主要涉及航空裝備、醫藥以及部分機械行業;從產能周期視角看制造業內部,當前中游制造業幾乎看不到整體產能建設或產能投放的恢復,沒有系統性景氣beta的情況下,產能先出清、產能投放先恢復的先獲勝,自主可控領域符合條件的細分賽道有通信、機械設備。
主題投資:海洋經濟已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2024年海洋生產總值首破10萬億元,對GDP拉動達11.5%,深海科技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被列為與商業航天、低空經濟并列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藍色債券等金融工具加速綠色轉型,推動海上風電、油氣裝備、港口航運及海水淡化等產業鏈發展,從而構建基礎設施、裝備技術、資源開發三層產業生態。
華安證券2025年A股中期投資策略:積聚向上突破的力量
核心觀點一:A股市場在震蕩中積聚上行力量,盈利改善趨勢在下半年確立。寬松的流動性環境為市場提供了底部支撐,但內生增長動能修復緩慢,政策需兼顧短期與長期。全A盈利預測顯示,2024Q4盈利觸底后,2025年將逐步改善,成為市場突破的重要支撐。
核心觀點二:行業配置方面,高股息板塊(如銀行、保險)和景氣度較高的成長主題(如AI+機器人)更具吸引力。金融板塊在下半年表現優于成長、消費和周期板塊,成長板塊則受益于AI、機器人等新興領域的活躍。高股息板塊具備穩定收益,成長板塊則有望在政策與技術推動下實現業績增長。
核心觀點三:出口和房地產作為“快變量”面臨下行壓力,而消費作為“慢變量”有望成為經濟修復的關鍵。出口增速預計在四季度因關稅政策落地而回落,房地產銷售和投資持續承壓,庫存高企。相比之下,服務類消費(如文化娛樂、醫療保健)在政策推動下具備一定潛力,但修復仍需時間。
中原證券電子行業2025年中期投資策略:人工智能創新百花齊放,半導體自主可控加速推進
投資要點:AI算力芯片、存儲器、半導體設備、先進制造及封裝、EDA軟件等環節具備高成長性。存儲器方面,2025年3月至5月DRAM、NAND價格指數持續回升,供給端收縮疊加需求回暖,行業有望進入復蘇階段。兆易創新等企業在定制化存儲領域積極布局,受益于AI手機、AI PC等應用場景。海外存儲器廠商減產,國內廠商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AI眼鏡、智能駕駛、人形機器人等新興應用場景帶動SoC、CIS、傳感器等細分領域增長。半導體國產替代進程加快,受美國出口管制影響,國內企業在關鍵環節具備替代潛力。
風險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預期,宏觀經濟波動可能抑制消費電子、汽車等領域增長。市場競爭加劇,AI芯片領域參與者增多,可能導致價格戰和利潤壓縮。研發進展不及預期,技術迭代快,若企業無法及時跟進將喪失競爭力。國產化進程受阻,部分環節仍依賴進口,技術壁壘高可能延緩替代節奏。國際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出口管制升級可能影響設備、材料等關鍵環節的獲取。
當前A股估值處于歷史中等水平,且相較海外成熟市場偏低,風險溢價和股息率具備較高投資性價比。在政策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權益類公募基金擴容及政策工具護航下,A股資金面有望延續穩中向好態勢。(《理財周刊-財事匯》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