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移民失敗,藏南人民喊出肺腑之言:我們是中國人。盡管印巴沖突當下仍在持續進行,但印度試探的目的已經達到,局勢最終會漸漸“偃旗息鼓”。之所以會這么說,主要是印度突然加碼升級印巴沖突看似不同尋常,但實際早有緣由,印度此舉就是在給我國一個下馬威?;蛘哌@樣來說,早在印巴沖突爆發之前,印度就和我國在邊境地區鬧了矛盾,選擇快速下場只不過是想要敲山震虎。
據媒體報道,印度外交部發言人蘭迪爾·賈伊斯瓦爾在上月14日表示:“印度拒絕中國對阿魯納恰爾邦多處地點重新命名的企圖”。
這里的阿魯納恰爾邦在我國的稱呼為“藏南地區”,目前的情況是印度是6.91萬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區實際控制方,我國實際控制的范圍只有2萬多平方公里。
拒絕我國重新命名藏南地區多次地點實際指的是我國民政部在上月13日發表了一則公告,內容是新增藏南地區27個標準化地名。
其中包括15座山峰、4個山口、2條河流、1個湖泊與5個居民點,用的表述文字是漢語和藏語。
但新增藏南地區的不少地名都處于印度的實際控制之下,印度當即便在次日公開表達了不滿。
印度外交部還表示:“中國無法改變阿魯納恰爾邦無論是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永遠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客觀事實”。
從中不難發現,印度的表態極為強硬,仿佛我國在藏南地區的“擴張性行為”已然實際損害到了印度的主權和利益。
事實上,中印邊界沖突問題自對印自衛反擊戰后一直都未得到真正解決,2020年時中印還在加勒萬河谷地帶爆發了互有傷亡的嚴重邊界沖突。
盡管此后中印兩國不斷在邊界問題上釋放緩和信號,可矛盾爭議點自始存在,要想得到真正解決必須要雙方都作出一定讓步。
但在印度看來,我國不斷發布藏南地區新增地名的做法就是不肯作出實質性的讓步,于是乎,印度就必須拿出雷霆手段來再次重申堅定立場。
正好克什米爾恐怖襲擊事件的產生讓印度有了借助印巴沖突傳達“殺雞儆猴”意味的機會,所以印巴沖突局勢才會再沒有任何預兆地情形下突然加碼,而后又在較量完畢后就此消弭。
印度雖然看似出動了50萬大軍陳兵克什米爾邊境,可這樣做很明顯只是在虛張聲勢,因為印度在無人機戰、導彈戰和空戰上都輸給了擁有中式武器的巴基斯坦。
在此種態勢之下,印度只能選擇主動降低前線戰場的烈度和強度,因此,印巴沖突當下才會極為悄無聲息。
不過,這是很明顯的后話了,原因在于,印度在藏南地區還使了絆子,印度早就選擇了主動出擊。
這個絆子就是推進在阿魯納恰爾邦的大壩建設,據悉,印度計劃投資5000億盧比建造蓄水量足以達到印度國內第二大的水壩。
2022年時,印度就已經在加緊修建水壩的評估工作,至2025年5月時,水壩評估工作已然完成。
于是乎,印度就借由修建水壩想要加強對于阿魯納恰爾邦的控制,但卻遭到了反對和抗議。
不少藏南地區的人都喊出了“我們是中國人,我們要回家”的肺腑之言,意圖很明顯,不許印度修建水壩。
有消息稱,大壩將淹沒許多地區,共有超過30多個村莊受到嚴重影響,這招致了諸多生活在藏南地區的人們的堅決反對。
據資料顯示,很多喊出反對口號的藏南地區的人都會藏語,盡管和我國的藏族屬于不同民族,卻交流往來極為密切,甚至于歷史上就是西藏的固有部分之一。
雖然印度政府提升了投資數額,將花費1.2億盧比修建水壩,可“藏南人”仍然不愿,場面之大甚至使得印度政府派來維持秩序的警察部隊都幾乎控制不了局勢。
“藏南人”這般表態固然有著為自身利益出發的考量存在,卻也從側面反映出印度大移民完全是失敗的結果,印度對于阿魯納恰爾邦的統治不得人心。
生活在這里的很多人仍然向往和想念回到從前,因為我國讓西藏無數同胞過上了好日子,但印度卻一直想要犧牲地方利益來滿足國家利益。
因為印度修建水壩的目的是對抗我國在雅魯藏布江上游地帶修建水電站,這是針鋒相對的基礎設施大修建項目,充斥著對抗的明顯意味。
如今已經一個月過去,不知道印度的水壩是否已經在修建當中,如果是,那就意味著印度還會想方設法給我國顏色看看;如果不是,那印度可能會采取防御性政策,高度提防我國。
參考資料:
印擬花5000億修大壩對抗中國,印專家:中方建設規劃對印不會產生重大影響|環球時報
中印爭端再起 北京藏南命名遭抗議|中時新聞網
藏南民眾舉旗喊話:我們是中國人,我們要回家!|中天新聞名嘴開講
印度外交部拒絕中國更改“阿魯納恰爾邦”地區名稱|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