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們出版了一部特別的學生讀物——《世說新語(人物版)》。本書精選397則《世說新語》故事,按89個人物重新編排,再按身份歸于不同門類之下,配以精良的注釋和譯文、準確到位的評析,以及近200則知識拓展,希望提供一部學生會讀、愛讀、能讀下去的《世說新語》。本書正在中華書局天貓旗艦店、中華書局京東旗艦店銷售,敬請廣大讀者關注。本期我們請到溫州大學甌江特聘教授陳智峰老師為我們介紹如何利用這部《世說新語(人物版)》學習文言實詞。
《世說新語(人物版)》,[南朝宋] 劉義慶 撰 華文軒 選注
中華書局2024年11月出版
文言實詞是文言文中最常見的一類詞性,它與文言虛詞相對,是指文言詞語中能單獨充當句子成分,含有字詞意義和語法意義的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等六類。文言實詞是構成文言文的主體,也是學好文言文的關鍵所在。大家覺得文言文閱讀難,主要不是難在虛詞,而是難在實詞。若是不明實詞的意義,則會在閱讀文言文時產生障礙。王力先生在《古代漢語》中指出,學習文言實詞,應特別注意它在語法上的四個主要特點: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我們學習《世說新語》中的文言實詞,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法。
一詞多義是文言實詞的最常見特點,許多實詞在不同的語境中通常會有不同的意義。我們閱讀文言文時推斷某個實詞的基本原則是把該詞放到句中去理解,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如“遽”這個非常見字,第三單元的謝安9(賞譽8.101)“值謝梳頭,遽取衣幘”和謝安14(雅量6.29)“王甚遽,問謝曰”兩句中均有出現,但顯然字義不同,我們可以根據上下文語境來推斷它們的含義。前一則,由“遽取衣幘”的上文“值謝梳頭”可知,桓溫來見謝安的時候,謝安正在梳頭,而后面的“取”是動詞,因此可以推斷出這個“遽”字應理解為“急速、匆忙”;后一則,由上文的“伏甲設饌”可知,桓溫此次是設下了伏兵,擺的是鴻門宴,目的是“欲誅謝安、王坦之”二人,而后文又有謝安“神意不變”作為對照,因而可以推斷“甚遽”的意思是“非常驚懼、慌張”。所以,我們學習文言實詞時,需要結合該詞所在句子的上下文語境,推斷該詞的含義。
古代漢語中,語音和語義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古人認為語言憑借聲音而存在,強調既有此音,即表此義,聞者聽音則知義,因而古人在記錄時往往依據聲音來記錄。清代學者王念孫、王引之父子在《經義述聞》中就說: “訓詁之要,在聲音不在文字。”通假字是古代漢語中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讀音相同或者字形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因而,我們可以運用聲訓原理找到通假關系,用本義去解釋借義。如第三單元謝安4 (雅量6.28)中“太傅神情方王,吟嘯不言”句中的“王”,按照“王”字的幾個義項都解釋不通,我們根據上下文語境,可以推斷此處應為“旺”,“方王”是“正旺”的意思;再如謝安11(賞譽8.102)“屬門生數十人于田曹中郎趙悅子”句中的“屬”同“囑”,謝萬3(簡傲24.14)“以說眾心”句中的“說”同“悅”,這兩字都是文言文中極常見的通假字。
古人的寫作習慣,常在并列短語、對偶句、排比句的對應位置使用同義詞或反義詞,只要知道其中一個詞的含義,就可以推斷出另一個詞的含義。如第三單元謝安5(尤悔33.14)中“或遲或速”句,句中的“遲”顯然不能以常見的“遲到”來解釋,而是與“速”(快速)相對,解釋為“緩慢”;又如王坦之3(排調25.46)中的“洮之汰之”句,句中的“洮”字為非常用字,因與“汰”相對,故而可推測它同“淘”字,解釋為“淘洗”。
分
文言實詞浩繁復雜,如果適當地歸類識記,那將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古代表示官職調動的詞語中,表授予的,有征、召、辟、拜、除等,如第三單元謝萬2(言語2.82)中“新拜”就是“剛剛接受任命”之義;表罷免的,有黜、罷、免、削、奪、廢等,如桓溫5(罷黜28.2)中“命黜其人”與謝安12(排調25.38)中“桓公既廢海西”句,“黜”與“廢”都是“罷免”之義;表調動的,有遷、調、改、轉、出、徙等,如謝奕、謝玄、謝道韞1(簡傲24.8)“及桓遷荊州”句中的“遷”就是“改任”之義。表示人年齡的,有總角、豆蔻、及笄、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等,如王衍1(識鑒7.5)“夷甫時總角”句中的“總角”就指的是兒童之時;表示人死亡的詞有崩(天子之死)、薨(諸侯之死)、卒(大夫之死)等,如桓沖2(夙慧12.7)中“桓宣武薨”,指的是桓溫去世。
對于相對復雜的多義文言實詞,我們可以把它們的各種用法編成一個個小故事串聯起來以幫助記憶。如“修”,它的常見用法有:作形容詞——長;高,大;作動詞——修行,修煉;修理,整治;修建;修飾,裝飾等。我們可以將其與王羲之的蘭亭雅集事跡結合寫成一個小故事:
王羲之修(身長)七尺有余,常修(施行)文德。居山陰時,所住之處有茂林修(高,大)竹,風景殊勝。見蘭亭破,遂修(修理)葺之;后又遇大雨,亭倒,乃重修(修建)之,又以名詩聯修(修飾、裝飾)之。癸丑暮春,聚友人于蘭亭,飲酒賦詩,嘆修(長)短隨化。后輯眾人之作三十有七首為《蘭亭集》,并為之作序曰《蘭亭集序》。
[明] 文徵明《蘭亭修禊圖》
我們學了《世說新語》中那么多名士故事,可以仿照上例將一些常用的實詞編制成名士小故事來幫助記憶這些實詞的常見用法,點滴積累,學以致用。
《中庸》中有句治學的名言:“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學習文言實詞也是如此,需要我們廣博地學習,仔細地詢問,慎重地思考,明晰地辨別,切實地運用,才能真正有效地弄懂并掌握它們。
(作者系溫州大學甌江特聘教授、碩士生導師,浙江省二級正高教師,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教育部學位中心評審專家。曾從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20多年,研究成果獲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教學成果獎等獎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