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畢業季,校園隨處可見長袍方帽的畢業生在合照留影。那么,在畢業典禮時穿學位服的這一傳統從何而來?為什么學位服的顏色五花八門呢?畢業生拍畢業照時為何要扔帽子呢?
學位服的由來
穿學位服這一傳統至少要追溯到12世紀歐洲第一所大學建立的時候。那時候,大多數學生都是神職人員,或是立志成為神職人員,因此并不崇尚過度裝扮。一開始人們覺得學者和神職人員穿的應該差不多,在一般人看來,他們都身著樸素的統一服裝。不僅如此,其實穿這種衣服也是為了實用。大學初建的時候,他們并沒有專門用來上課的大樓,所以課程就在附近教堂進行。他們款式簡單的長袍和外套就是為了在四面漏風的中世紀教堂里保暖,兜帽讓他們在戶外上課的時候得以遮風避雨。
1222年牛津會議,坎特伯雷大主教斯蒂芬·蘭頓提出所有教士都應該穿一種叫cappaclausa的套在袍子外面的長披肩。很快,新建的大學都采用了這一設計,而一般的教士卻漸漸不再穿它,于是這就成為了學位服的標志。到了1321年,科英布拉大學要求學生都要穿純色長袍。到了都鐸王朝(1485—1603年),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都有了標準的學位服。后來為了舒適度,厚重的外套逐步被擯棄,而長袍還是被保留了下來,顏色上則保持純色,基本上就是黑的。一直到19世紀晚期,才開始用特定顏色來代表不同學術領域,而顏色的標準也在幾百年以來被不同大學改了又改。
學位服的顏色透露了什么信息
學位服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垂布四部分組成。我們從學位袍和垂布的顏色能看出什么信息呢?先從學位袍說起。學位袍的顏色通常分兩種情況:純黑色或是兩種顏色。如果是后者,一般也是由黑色和另一種提示學科領域的顏色組成。
不過,學位袍顏色也有一些特殊例子:在中國,學士學位袍為黑色,博士學位袍為黑、紅兩色,導師長袍為紅、黑兩色,但碩士學位袍為藍、深藍兩色。這些學位袍的顏色反映了穿戴者的學位和身份。在英國,多數學位袍為黑色,但有些學校會把學位袍染成象征自己學校的顏色。至于垂布,顏色則通常與某個領域的學科相對應。如在中國,《學位服著裝規范》就規定:“飾邊處按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分別標為粉、灰、黃、綠、白、紅顏色?!?/p>
其他國家的垂布則不同。如美國早在19世紀后期就規范垂布的顏色:取自劍橋、牛津學士垂布的白色毛邊,藝術學位被定為白色;而紅色作為教堂的傳統顏色,分配給了神學學位;綠色,因為是中世紀藥草的顏色,給了醫學;而和綠色相近的橄欖色,給了醫學的近親藥學;最后,象征著研究帶來的財富,金黃色給了科學學位。如今在美國,除了上面提到的代表5種學科的白、紅、綠、橄欖色和金黃色5種顏色外,隨著學科的數目增多,垂布顏色也越發豐富多彩。
學位服應該怎么穿
統一規劃的學位服,分為博士服、碩士服、學士服三種。學位服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垂布四部分組成。學位帽為方形黑色;博士學位帽流蘇為紅色,碩士學位帽流蘇為深藍色,學士學位帽流蘇為黑色。畢業典禮上要進行撥穗禮,把流蘇從帽檐右側移到左前側中部,象征畢業生學有所成,展翅高飛。學位服里面,應穿搭白色或淺色襯衫,男士系領帶,女士可以系領帶或扎領結。男士應穿深色褲子,女士穿深色褲子或深、素色裙子,并應統一穿深色皮鞋。脫帽時,雙手自然持學位帽的對角,放在腰部右前方,微微離開身體。帽尖流蘇和戴在頭上時的方向一致,稍有傾斜。
(文內配圖均已獲得圖蟲創意授權)
本文節選自《百科知識》雜志
點擊上圖,“百科知識知道”大擂臺,有問必答,有答必獎!
將好文“分享”給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