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任云南財經大學黨委書記王建穎,給肖云迪(左)頒發“全國優秀共青團員”證書。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北京報道
畢業季的云南,鳳凰花開得如火如荼,一簇簇紅焰燒透了枝頭,落在學士服的肩頭,像一團團躍動的憧憬。
“回首四年,大學生活如同一幅斑斕畫卷。初入校園時的忐忑,被同學們溫暖的接納迅速融化,此后,無數個并肩同行的‘一起’,繪就了我們永不褪色的青春!”云南財經大學的畢業典禮上,坐在輪椅上的肖云迪用她鏗鏘有力的言語詮釋著,青春,從來不是一個人的獨行,而是無數個“我”變成“我們”,在彼此的眼睛里看見光芒。
四年前,這個被稱為“霍金女孩”的姑娘,以670的高分考入云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四年時光,她完成了從慌亂到勇敢的轉變,如今,她已成功推免到本校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就讀研究生。
縱坐輪椅,亦能翱翔
兩歲時,肖云迪被診斷患有脊髓性肌萎縮癥,她的人生似乎從那時就被按下了慢放鍵,命運以堅硬的枷鎖鎖住了她的雙腿,甚至無法站立,全身上下只有兩只手可以輕微活動。
“其實,從剛出生起,我的身體狀況和普通的孩子一樣,3個月左右翻身;6個月的時候,開始有力氣,會獨自坐在沙發上玩耍;長到9個月,基本就能在地上爬了;到一歲左右慢慢站起來學走。但在我快兩歲時,我爸我媽發現我有些不正常。一般來說,兩歲的小孩都會跑了,可是我的腿腳越來越軟,好像沒有力氣一樣。接下來的日子,我爸我媽越來越覺得不對勁,便帶我尋訪全國各大醫院,最終確診是在北京的協和醫院。”云迪告訴記者,那是爸爸第一次去北京。
童年的庭院里,別的孩子追逐蝴蝶時,她的世界是輪椅碾過地面的吱呀聲。
到了要上小學的年紀,云迪的爸媽糾結是讓她在家自學,還是送去特殊學校,或者是去普通的小學。最后他們痛下決心,給她報名了本地最好的小學,然后寫說明、簽保證書,保證如果她在學校出了任何問題,責任自負,學校不用承擔任何責任。
有學可上了!但對于初次離開爸媽的云迪而言,那時候,并沒有那么多所謂的勵志心態和故事,更多的是對未知世界的茫然和恐懼。
“如果現在有人問我,你喜歡學校的生活嗎?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不僅喜歡,而且非常熱愛我的學校生活,生了小病我也不愿意請假。但是,如果在六年級以前問起這個問題,我定會大發雷霆。”云迪笑著說。
隨著時光的流逝,云迪也慢慢地意識到,如果不去上學,她只會慢慢和社會完全脫節。為此,即便后來的她腳踝、肌肉持續萎縮,脊柱開始側彎,她依然堅持完成了初中高中的學業。
那時候的她,上學從不遲到,竭盡全力保證每一堂課完整、高效、全面地接收,別人付出一分收獲一分,肖云迪要付出十分才能得到一分。盡管如此,她的身體里一直有股子力量支撐著她孜孜不倦地前行。
那些與課桌齊平的高度,藏著旁人看不見的陡峭;別人用腳步丈量教室到圖書館的距離,她要計算輪椅轉過的每一個彎;別人用筆在紙上流暢書寫,她的手腕卻需要對抗每一個筆畫帶來的頓挫……那些被反復標注的筆記,是她用意志鋪就的磚;那些在醫院走廊里背過的單詞,都成了她寄給命運的回信。
云迪與家人的合影
高三時期,肖云迪更是把自己“逼”得緊緊的,每天早上她都會制定一個計劃,中午和晚上分別做一個學習結束的總結,計劃單上只有叉叉,因為打鉤對她來說并不是很方便。每天她都會看自己打了多少叉,第二天會督促自己加班加點完成。
她深知,坐在輪椅上的自己,只有指尖觸摸書頁時,才能丈量到遠方。2021年,肖云迪以總分670分,云南省理科第290名的成績考入云南財經大學。
起落皆是生命的高光
當年,她手捧云南財經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輪椅碾過學校禮堂光滑的地板,陽光透過窗欞落在她肩頭,像給這段征途鍍上了金邊。這張證書上的燙金文字,不是對苦難的補償,而是對她生命最鮮活的注解。
進入了一個新的賽道,肖云迪更是把“樂觀,向上”詮釋得淋漓盡致。
“人生不如意處十之八九,何必處處錙銖必較呢?很多時候就是要放自己一馬、笑一笑,日子才能過下去,人生偶爾可以‘擺爛’一下。但需要注意的是,小擺怡情,大擺傷身,可以擺的爛是暫時性的放松,而不是持續性的放棄。”云迪告訴記者,無奈或者不屑的時候可以說說,但注意,是“說說可以”,而不是真的自暴自棄。
只要換個角度看問題,“知足常樂”,很多問題便能迎刃而解。
云迪笑著說,生活起起落落,“起”是精彩,“落”也是精彩,關鍵在于自己的心態罷了,很多情緒問題都來源于“求而不得”。
正是這種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才使她接受自身的不完美,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寫就了一段又一段佳話,創造了“輪椅上的奇跡”。
一路走來,她先后榮獲“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第七屆全國財經院校就業創業大賽一等獎、青年五四獎章、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云南賽區省級選拔賽一等獎等多項好成績,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
肖云迪在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開展“5.25”心理健康日專題講座
“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也想為別人撐一把傘”是肖云迪關于“愛”的理解和傳遞。涓涓細流匯成海,點點纖塵積就山。知恩圖報、助人為樂,成為她做人做事的行為準則。大學期間,作為班級心理委員,她有著強烈的集體榮譽感;生活中能勤儉節約,將節省出來的壓歲錢購買書籍和生活用品,送給貧困山區的孩子;聽說一位老奶奶需要可以爬樓梯的輪椅,她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輪椅慷慨捐送。她由此及彼,因自己日常出行的不便,聯想到成千上萬殘疾人出行的不便,她坐著輪椅輾轉昆明眾多公共場所親身體驗、實地調查,提交了一份《公共交通無障礙通行的社會調查報告》,有關部門對報告中的問題給予高度重視并及時進行了整改。
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和她一樣出行不便的人群謀取一些福利,公共場所建設時能多考慮無障礙通行設施,讓殘障人士也能簡單順利地出行。
采訪最后,記者問及她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她想了想說,“我想成為一個無憂無慮的人,駕馭電動輪椅,看云起云落花開花謝;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澆灌夢想的花,愛你愛我愛這個世界;一個知識淵博的人,瀏覽萬卷詩書,遨游學海暢吟歌賦;一個樂于助人的人,傳播滿滿愛意,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對了,我最想成為一個開心快樂的人,就像現在一樣。”
就是這樣的一個肖云迪,自然擊她以風雪,她報之以歌唱;命運置她于危崖,她饋人間以芬芳。她是肖云迪,以高尚之品德、堅毅之品格、善美之品行,成為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精神坐標。
責任編輯:周南 主編:文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