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設施遭美國打擊后,伊朗議會立刻全票通過,要關閉霍爾木茲海峽。消息一出,國際油價應聲而漲。
從地圖上看,霍爾木茲海峽連接波斯灣與阿曼灣,這條最窄處僅33公里的海峽,是全球石油貿易的“咽喉要道”。
每天約2000萬桶原油要經過霍爾木茲海峽,占全球海運量的1/3,相當于全球每日石油消費量的20%。最忙的時候,平均每8分鐘就有一艘超級油輪通過。
中東的主要產油國,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等,海運出口命脈盡系于此。卡塔爾作為全球最大LNG出口國,其70%的產量需通過霍爾木茲海峽運往亞洲和歐洲。
所以,一旦伊朗封鎖了霍爾木茲海峽,全球能源市場怕是要立刻變天。
其實,伊朗此前多次威脅封鎖海峽,但都未付諸行動。這次議會通過提案,也只是初步表態,最終還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拍板。
伊朗這么做,更多是對美國空襲核設施的回應,想在談判桌上爭取更多籌碼。
面對伊朗的表態,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立刻呼吁中國給伊朗打電話,阻止他們關閉霍爾木茲海峽。
美方企圖“禍水東引”,主要是基于兩點目的。
一是,中國非常依賴霍爾木茲海峽的石油運輸。
根據2024年數據,中國的石油進口結構中,俄羅斯、沙特、馬來西亞(部分是委內瑞拉)占比接近50%,其中石油運輸走霍爾木茲海峽最多的就是中國。
4月份的時候,中美貿易戰,俄羅斯說石油可以無限量地供應,要多少有多少,被中國拒絕了。我們的意思很明顯,不會讓俄掌握我們的能源安全。
如果伊朗關閉霍爾木茲海峽,中國作為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并且還是伊朗和沙特的最大買家,短時間肯定會承受巨大壓力。
所以美國趁勢甩鍋中國,自己惹出來的禍,讓中國去擦屁股,可謂用心險惡。
二是,美國也十分擔心國際油價上漲。
表面上看,美國在2024年就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而且美國對霍爾木茲海峽的依賴并不高,進口石油中只有7%經過這里。
如果海峽被封鎖,作為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美國短期內肯定獲益,但問題是出口石油掙錢再多,也都落入政府和能源公司手里,民眾是一分錢也得不到。
而美國目前面臨通脹和美債到期的壓力,特朗普上臺前就承諾要降油價和降息,如果油價繼續上漲,必然會傳導到居民生活成本上。
在短期石油掙錢和選民的支持上,特朗普明顯更需要后者,所以盧比奧才會厚著臉皮喊話中國去滅火。
事實上,今天外交部的答記者問上也說了,“波斯灣及其附近水域是重要的國際貨物和能源貿易通道,中方呼吁國際社會加大努力,推動沖突降級,防止地區局勢動蕩。”
除了中國,公開表態的還有英國和日本。
英國外交大臣在接受BBC采訪時證實,他已與伊朗外長直接通話,并傳達了強烈警告。
日本首相石破茂強烈譴責以色列,并確定不參加北約峰會,估計是怕伊朗不讓日本的船運油。
說實話,伊朗要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目前看是完全失了智。
伊朗的敵人是以色列和美國,這兩國對霍爾木茲海峽沒啥依賴,那么封鎖海峽的意義在哪里?
難道是想通過封鎖石油出口,讓石油漲價拉爆美國嗎?問題是伊朗能撐那么久嗎?
一旦封鎖,首先影響的是伊朗自己。目前伊朗將近90%的石油出口給中國,如果封了,伊朗自己的經濟會受到致命打擊。
其次是一眾海灣產油國,伊拉克、科威特、巴林和卡塔爾的石油都出不去,伊朗把身邊這些鄰居全得罪?
最后就是石油進口大國,因為石油供應受阻,肯定會造成油價的大幅飆升,比如中印日韓和歐洲這些國家。
伊朗就沒想過,你敢封海峽,海灣產油國家和依賴石油進口的國家,瞬間就站到你的對立面去了,朋友也馬上變成敵人。
這么說吧,伊朗搞核彈還不至于必死,只有以色列不能接受這件事。
但如果伊朗真把霍爾木茲海峽封鎖了,恐怕除了俄羅斯等國家,誰也接受不了這件事,不把伊朗搞死不算完事。
伊朗把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看成是“德黑蘭最后一張王牌”,搞不好就成了一張“亡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