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王者發喜訊,創新企業展風采。
在這盛夏六月,一場以“筑基?聚勢?蝶變?向新”為主題的行業盛會——《2025 PDI 醫藥研發?創新大會暨中國藥品研發百強榜發布會》盛大開幕。
會上,《2025中國中藥研發實力排行榜TOP50》(下文簡稱《中藥榜》)如約而至,重磅發布,精彩呈現中國中藥企業的競爭實力與發展格局。
這份榜單猶如一座燈塔,照亮了行業前行的道路,清晰地勾勒出中國中藥企業開拓創新、突破自我的奮進歷程。
01
引領中藥研發的先鋒力量
在《中藥榜》中,康緣藥業、以嶺藥業和華潤三九憑借其在中藥研發領域的卓越表現,穩居前三甲,展現出強大的研發實力和行業引領地位。
康緣藥業在中藥研發中猶如一顆耀眼的明星,以其卓越的創新能力和深厚的研發底蘊取得第一名,持續引領行業發展。2024年康緣藥業的研發投入達6.54億元,占營業總收入的比例為16.79%,持續保持行業領先水平。充足的研發投入為公司的中藥研發項目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康緣藥業在中藥研發方面取得了多項階段性成果,溫陽解毒顆粒成功獲批,羌芩顆粒、七味脂肝顆粒獲批臨床,補髓益智顆粒、固本消疹顆粒等品種增加新適應癥申報。
以嶺藥業今年繼續穩居第二名。以嶺藥業創新中藥科研成果頻傳好消息,新增2款1.1類中藥創新藥進入申報階段,包括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芪桂絡痹通片和治療慢性膽囊炎的柴黃利膽膠囊,另有6款中藥處于臨床階段。小兒連花清感顆粒進入三期臨床,八子補腎膠囊憑借抗衰老領域的循證醫學成果,被業內視為下一個重磅單品。這些成果充分展現了以嶺藥業在中藥研發領域的強大實力和創新能力。
華潤三九則憑借其在中藥現代化領域的深厚積累,強勢入圍TOP3。2024年,華潤三九在中藥創新產品研發領域成績亮眼。2024年有3個經典名方獲批上市,分別為苓桂術甘顆粒、溫經湯顆粒、芍藥甘草顆粒,參附注射液、生脈注射液等5個品種的上市后臨床循證醫學研究正在推進,其中包括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在中藥研發技術創新上,華潤三九積極探索中藥工藝、質量技術及智能制造技術,推動中藥與化藥、生物藥的技術融合,借助中藥網絡藥理學、AI輔助藥物研發等先進技術助力研發流程增效提速,為中藥創新產品開發筑牢技術根基。
02
研發格局的多維呈現
從《中藥榜》的整體情況來看,呈現出研發投入分布不均、企業類型多元化、地域發展不平衡等特點。
在研發投入方面,TOP10企業的研發投入總和超60億元,平均每家中藥企業投入6.2億元。高額的研發投入反映了頭部中藥企業在中藥研發領域的戰略布局和對創新的高度重視,也表明中藥行業研發競爭的激烈程度不斷加劇。
然而,榜單中也有部分企業研發投入相對較低,例如一些中藥企業2024年整年的研發投入僅為數千萬元,這顯示出中藥企業在研發投入上存在較大差距。
表1 《中藥榜》TOP10藥企的研發投入
數據來源:藥智數據
從企業類型來看,榜單涵蓋了大型綜合性醫藥企業、專業中藥企業、科研機構等多種類型。大型綜合性醫藥企業憑借其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廣泛的產業布局,在中藥研發領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如上海醫藥集團等。
專業中藥企業則專注于中藥領域的研發和生產,憑借其深厚的中藥文化底蘊和專業研發團隊,在中藥創新方面展現出獨特優勢,如康緣藥業、以嶺藥業等。
科研機構的參與也為中藥研發注入了新的活力,如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四川省中藥研究所)、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等,它們在中藥基礎研究、新技術開發等方面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推動了中藥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提升。
在地域分布上,榜單中的企業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和中藥產業基礎較好的省份。例如,江蘇(5家)、廣東(4家)、北京(4家)等地的企業數量較多,這些地區的科研資源豐富、人才匯聚、政策支持力度大,為中藥研發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貴州(4家)和吉林(4家)成為非沿海地區的中藥企業所在地較為密集的省份,原因在于其豐富的中藥資源。貴州是全國四大中藥材主產區之一,藥用植物資源超5000種。而吉林地處長白山余脈,人參、貝母、五味子等道地藥材非常豐富。
表2 《中藥榜》注冊省份在貴州和吉林的企業
數據來源:藥智數據
03
機遇與挑戰并存
2024年,中國中藥行業在政策支持、市場需求增長以及技術創新等因素的推動下,呈現出穩步發展的態勢,但也面臨著一些挑戰。
政策層面,國家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例如《中醫藥標準化行動計劃(2024—2026年)》等政策,優化中醫藥標準體系總體布局,加強重點領域中醫藥標準供給,推動中醫藥標準與科技創新互動發展等,為中藥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激發了中藥企業的研發積極性和創新活力,推動了中藥產業轉型升級。
市場需求方面,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和對中醫藥的認可度逐漸增強,中藥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尤其是在慢性疾病治療、養生保健等領域,中藥憑借其獨特的療效和優勢,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
在技術創新方面,中藥行業不斷引入現代科學技術,如基因技術、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為中藥研發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這些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深入研究中藥的作用機制、質量控制和新藥研發,加速中藥現代化進程,提升中藥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然而,中藥行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首先是質量標準和監管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中藥產品質量的穩定性、一致性等問題仍然是制約中藥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建立科學、嚴格的質量標準和監管體系,確保中藥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其次是中藥研發的難度較大,中藥復方成分復雜,作用機制多樣,研發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這對中藥企業的研發能力和資金實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綜上所述,《2025中國中藥研發實力排行榜TOP50》為我們清晰地展示了中藥行業的研發格局和發展趨勢:榜單前三名的企業憑借其強大的研發實力和創新能力,在中藥領域發揮著引領作用,而整個榜單也反映出中藥行業在研發投入、企業類型、地域分布等方面的特點和差異。
未來,中藥企業需要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加強技術創新,提升產品質量,積極拓展市場,以應對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共同推動中藥行業的繁榮壯大,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聲明:本內容僅用作醫藥行業信息傳播,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藥智網立場。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