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盛夏時節,酷暑難消,在安徽省東至縣中醫醫院的門診大廳卻散發著清涼的中藥香。
“我經常感到胸悶氣短,喝了一段時間中藥,現在身體舒坦多了!”“自從貼了‘三伏貼’,感覺體質有了很大改善!”7月7日,58歲的張阿姨拿著剛熬好的中藥湯劑,笑著和前來貼“三伏貼”的王女士嘮嗑。在東至,越來越多的人被中醫藥“圈粉”。
東至縣中醫醫院藥房工作人員正在配制中藥包。施誠攝
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在守護健康、傳承文化中有著重要意義。近年來,東至縣衛健委聯合東至縣中醫醫院以創新思維為引領,協同鄉鎮衛生院在中醫藥體系建設征程上穩步邁進,實現傳承與創新并行的中醫發展新圖景。
經方是中醫理論體系中的重中之重,關系到患者的治療進程和康復效果。為此,東至縣中醫醫院將經方學習列為臨床核心任務,每周開展科室專項培訓并實施考核機制,同步選派骨干赴外地進修,引進先進技術惠及患者。
東至縣中醫醫院“每周一村”義診活動,為村民提供問診服務。受訪者供圖
“以前肩頸疼只能忍著,現在家門口就能做小針刀治療,方便極了!”在東至縣總醫院昭潭院區,昭潭鎮思源河村村民劉臘茍揉著肩膀說,每周一、三、五,東至縣中醫醫院醫生都會輪流來到這里,為附近就醫的村民開展針灸治療。
“小針刀能松解粘連組織,配合中藥熱敷,效果更好。”診室里,縣中醫醫院針灸科醫師王嘯一邊為患者施針,一邊介紹道。他結合赴上級醫院開展小針刀及中醫藥知識的培訓經驗,在縣總醫院的帶領下到昭潭院區進行每周3次巡診,不僅加強了醫生之間的橫向交流與縱向溝通,更明顯提升了中醫藥文化知識和中醫藥適宜技術在鄉鎮醫院的普及程度。
“我院從2022年開展‘每周一村’義診活動,目前已經開展94場。同時,按照縣衛健委及縣總醫院的要求,定期安排中醫藥專家到昭潭中心衛生院定點幫扶,并計劃將點位擴大到張溪、泥溪等衛生院。”東至縣中醫醫院副院長韓方磊說。
據介紹,東至縣積極推進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在縣級綜合醫院與婦幼保健中心,中醫科、中藥房、中醫病區逐步完善;與此同時,積極建設省級治未病中心,目前設備已全部到位,預計7月底正式開診,為縣域居民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務。
除此之外,為了讓中醫藥文化“活”起來、“火”起來,東至縣深入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鄉鎮、家庭“六進”宣傳活動。自活動開展以來,累計派出800余名醫務人員奔赴基層,開展101次中醫藥義診,服務群眾超1萬人次。
“當前,我們持續加強中醫文化宣傳,會同縣總醫院著力健全縣鄉村三級中醫藥服務體系,推動優質資源下沉,并強化中藥質量監管,守牢用藥安全底線。”東至縣衛健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陳正東表示,下一步,該縣將于7月中下旬繼續開展“中醫夜市”,整合名中醫資源,在晚間為群眾提供便捷的義診服務、健康咨詢服務及適宜技術體驗,滿足群眾多元健康需求,助力“健康東至”建設邁上新臺階。(施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