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小萬家族的@Lunar 電影改變生活。
2025年6月,《鐵血戰士:殺戮之王》登陸Hulu與迪士尼+流媒體平臺,令人稍有意外的是,這個沉寂數年的科幻IP這次以動畫形式掀起腥風血雨。
《鐵血戰士:殺戮之王》被定義為“秘密項目”,去年10月才首次公開。導演丹·特拉亨伯格執導了上一部鐵血戰士電影《鐵血戰士:狩獵》,為系列注入新活力,即將年底上映的《鐵血戰士:殺戮之地》同樣由他執掌導筒。
《殺戮之王》大膽拋棄真人拍攝傳統,將維京冰原、幕府庭院與二戰空戰熔鑄成一部時空交錯的暴力交響曲,暴力場面驚人,是罕見的分級為R級的動畫電影。
這部動畫電影不僅刷新了鐵血戰士的獵殺美學,更以動畫的鋒利刀刃劈開了系列宇宙的新維度。
影片采用三段式“選集”結構,鐵血戰士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捕撈三位頂尖戰士作為獵物:
第一段故事發生在維京時期的北歐冰原:女戰士芙蕾雅懷抱幼子踏上復仇之路,卻目睹族人在外星等離子炮中化為焦骨。她以船錨為武器,利用冰湖潛伏完成絕地反殺,母性本能與戰士血性盡顯。
第二段故事發生在日本幕府時期:忍者隼人與武士兄弟的權力之爭被隱形入侵者打斷。腕刃與武士刀在竹林間碰撞,兄弟被迫聯手卻最終陰陽兩隔——當隼人的刀鋒劃過空氣,隱身的鐵血戰士竟被劈成兩半,綠色血液潑墨般浸透日式庭院。
第三段故事則來到二戰太平洋:飛行員托雷斯駕駛戰機與鐵血飛船展開“死亡纏斗”,最終以敵軍艦炮為“助攻”擊落外星科技,卻在勝利后被強光吞噬。
當觀眾以為這是三個獨立故事時,影片陡然翻轉。三位戰士被俘虜至鐵血戰士星球格倫德爾之王的角斗場,鐵血軍閥強迫他們與外星怪獸搏殺取樂。在滿是宇宙獵手的斗獸場,三位戰士能否絕地求生?
導演特拉亨伯格的野心遠不止于多時空獵殺。他選擇動畫形式的核心原因,在于突破真人電影物理限制:“動畫的自由可以讓鐵血戰士擺脫厚重道具服的束縛”。
影片中也確實做到了,將血漿噴濺、肢體碎裂、斷頭絞殺等R級元素轉化為風格化符號。如幕府篇中武士刀斬斷鐵血戰士腕刃時,綠色血液以水墨暈染形態潑灑于竹林,將血腥場景轉化為美學意象;維京冰湖之戰中,錨鏈絞殺外星生物的超現實力量感,依托動畫流暢性實現真人特效難以企及的暴力張力。
《鐵血戰士:殺戮之王》是最早采用虛幻引擎制作的動畫電影之一,為鐵血戰士賦予“有機金屬”的皮膚與動態光影,水下搏殺場景實現真人電影無法企及的流暢性,游戲質感強烈。
制作團隊為三個時代設計截然不同的視覺語法——維京篇的粗糲木刻質感、幕府篇的水墨暈染血霧、二戰篇的明亮冒險色調,構建“人類尚武基因”的橫截面。
The Third Floor工作室(以《異形:奪命艦》《復仇者聯盟》虛擬制作而聞名)首次挑戰動畫長片,其標志性的3D渲染技術讓血漿噴濺化作美學符號:武士刀斬斷腕刃時的金屬銳鳴、戰斧劈開外星顱骨的悶響、戰機與等離子炮的轟鳴交織。
在媒體評價方面,影片呈現有趣的兩極化。不少媒體盛贊這是近十年來最佳鐵血戰士電影。其中游戲媒體IGN打出8分,盛贊其為“激動人心”,并肯定“跨時空呈現多重鐵血戰士故事的完美方式”。
但也有不少影評人指出,影片在文本層面做了極簡化處理,人物鋪墊和故事細節經不起細究,角色淪為暴力工具:芙蕾雅的母性哲學、隼人的忠誠悖論、托雷斯的移民身份皆未深化。
整體而言,作為一部R級動畫,《殺戮之王》將系列傳統血腥指數推向新高度。鐵血戰士腕刃切開頭顱的骨裂特寫、武士刀腰斬外星生物時飛濺的綠色內臟、戰斧劈斷脊椎的咔嚓聲效,奠定暴力美學基礎。
影片在結尾埋下彩蛋。隨著芙蕾雅被封入冷凍艙,鏡頭掠過無數囚禁著歷代戰士的“鐵血手辦墻”,其中《鐵血戰士:狩獵》女主角娜魯的驚鴻一瞥。
《鐵血戰士:殺戮之王》顯示了流媒體作為IP電影試驗場的潛力,用動畫之刃劈開了鐵血戰士宇宙的新維度,同時也令觀眾對今年11月上映的《鐵血戰士:殺戮之地》充滿期待,畢竟兩部作品出自同一位導演之手。
【點擊往期回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