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0年,康熙忙完事,對太監說:“讓德妃來侍寢吧”,太監一臉震驚提醒到:“皇上,德妃主子50歲了,給您換個年輕的吧”?康熙大怒:“我今晚只要德妃”。
皇帝后宮佳麗三千,有的妃子甚至都是“未成年”,還有一些更甚、未滿14歲,且按照清朝選秀的規矩,年齡一般都在14—16歲,可謂是稚嫩的如同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一般。
康熙作為一國之君,卻堅持做到雨露均沾,這一點倒是讓貼身太監有些不能“理解”,尤其是康熙竟然指名道姓,非要已經50歲的德妃前去侍寢。
那么多如花似玉的嬪妃,偏偏要選一個“半老徐娘”,雖然德妃依舊是風韻猶存,但到底是“上了年齡”,哪能與那些小美人相提并論?
即便太監斷了根,也斬斷了“七情六欲”,可在他們心中,自然是傾向于讓年輕貌美的嬪妃侍寢,康熙卻執意要德妃陪,這是要整哪一出?
帝王一怒,浮尸千里,就連前朝那些大臣都不敢多言,更何況是一個無根浮萍的太監?眼看康熙震怒,貼身太監被嚇壞了,連忙跪倒在地上:“皇上息怒,皇上息怒,奴才這就請德妃主子過來!”
說罷,便屁滾尿流離開,馬不停蹄趕往德妃宮殿,彼時已經夜深,德妃也早已經梳洗完畢,準備就寢,突然聽到貼身丫鬟來報,說是皇帝命自己侍寢。
德妃聽后,神色淡淡,已然明白康熙的意思,怕是又要讓自己在跟前聽他止不住的嘮叨了……
德妃烏雅氏,進宮那年剛滿14歲,長相不是傾國傾城的那種驚艷,眉眼低垂,性情溫和,溫柔內斂,卻又心細如發,長相十分耐看。
烏雅氏進宮之后,做人做事都比較低調,相較于一些嬪妃的驕縱跋扈,烏雅氏的品性更顯難能可貴,有時候千嬌百艷的花看久了,來一朵素雅的“茉莉”倒也未嘗不可。
烏雅氏進宮多年,從一介包衣變成四妃之首,烏雅氏并沒有看到的那般心思單純,進宮第五年,烏雅氏便為康熙生下了第四子胤禛。
有了兒子傍身,烏雅氏母憑子貴,一躍成為德嬪,這是烏雅氏身份的過度與跨越,也讓眾人明白了一個真理,想要在后宮立足,光靠長相、手段不行,還得有子嗣傍身。
烏雅氏深知這一點,10年的時間,生下了6個孩子,宮中都傳言烏雅氏是最受皇帝恩寵的人,尤其是生下老十四胤禵之后,烏雅氏在后宮風頭無兩。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皇帝十分器重胤禵,而且胤禵手中大權在握,再加上胤禵自幼養在烏雅氏身邊,心中的天平難免會傾斜一番。
而康熙要求德妃侍寢,一是為閑話家常,二是為了試探德妃對兩個兒子的態度,德妃對此心知肚明,她從14歲陪伴到50歲,這幾十年的光陰,她早已經摸清楚了康熙的心思。
德妃前往侍寢時,康熙就靜靜側躺在龍床上,眉頭緊皺,似乎在思考些什么,德妃先開口詢問:“皇上最近可是有煩心事?”
見到德妃前來,康熙舒展了眉頭,屏退了身邊伺候之人,開口就是一句:“胤禛,他真懂銀賬?”
德妃點點頭,不急不緩道出四字:“四郎心細!”
隨后便再無多言,康熙看著德妃恭順的眉眼,呼出一口濁氣,夸贊胤禛做事十分有章節,且有條理,是個可培養的好苗子。
德妃聽到這番話,神情未變,忽而,康熙話鋒一轉,便提起了老十四胤禵,開口說道:“如今天氣寒冷,風雪交加,胤禵率大軍出征,不辭勞苦,深得朕心。”
德妃聽到之后,微微一笑,淡淡一句:“皆是皇上栽培、教育的好!”
臨了臨了,康熙突然來一句:“四子胤禛、十四子胤禵,兩子皆賢。”
在康熙看來,兩個孩子雖然性格不太一樣,但都是賢明之人,自己也十分歡喜,說罷這句話,康熙看向德妃,顯然,康熙想要從德妃口中得知,德妃最傾向的未來儲君之位人選是誰。
誰料,德妃面上依舊不動聲色:“皇上言,兩子皆賢,但天命只一人!”
德妃并未說出自己的心聲,康熙也沒有再問,“試探”也告一段落,直到康熙去世,四子胤禛趁老十四胤禵不在“順勢”登基,德妃那波瀾不驚的表情才出現了裂痕。
原來,在她心中,最為中意的人選從來不是老四胤禛,而是老十四胤禵……
參考資料:《清實錄·康熙朝實錄》卷之二百八十七,中華書局點校本,1985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