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現代化進程與人類文明學術會議在濟南市召開。中國、美國、俄羅斯、越南、老撾等國與會學者圍繞現代化路徑的多元性、文明交流互鑒以及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等議題展開研討。會議集中呈現了非西方國家探索自身現代化道路的創新理論與實踐經驗,為深入探討現代化進程與人類文明的關系,推動現代化問題研究貢獻學理思考。
聚焦現代化進程與文明多樣性圖景
現代化絕非單一模式的復制粘貼,而是根植于多元文明土壤的創造性實踐。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鄒廣文認為,諸多后發國家的現代化實踐表明,在民族傳統的土壤上同樣可以生長出現代化文明,還可以實現民族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中國式現代化模式向世界展示了一條成功而獨特的現代化道路。這條道路的文化意義在于,人類現代化發展道路要兼顧文化民族性(特殊性)與時代性(普遍性)的平衡,尤其是要維護、尊重每個國家的歷史與文化傳統。這樣的現代化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未來的世界文明圖景才是豐富多彩的。
越南社會科學翰林院研究生院院長阮輝煌認為,現代化不能僅以經濟增長或技術進步來評判,還必須涵蓋文化深度、民族認同與人類價值等更深層次的維度。在實踐中,現代化的道路并非唯一。越來越多的國家不再追隨“西方模式”,而是立足自身歷史、政治體制探索獨具特色的現代化道路。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陳培永提出,在現代化進程中,每一種文明都是獨特的,都有存在的價值,都有自身發展道路和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在河北師范大學教授張驥看來,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展示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途徑,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有益借鑒,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為世界提供了一種有別于西方的現代化發展模式。它證明了不同國家可以根據自身的歷史、文化、國情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豐富了世界文明的多樣性,讓各國在文明交流對話中有了新的參照和啟示。
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人類文明發展的嶄新范式,其特質、成就與世界意義成為與會學者關注的熱點。
中國式現代化不是中國獨善其身的現代化。張驥認為,中國式現代化秉持平等、開放、包容態度對待不同文明。中國積極倡導促進各國文明開展平等對話、交流互鑒、相互啟迪,摒棄了“文明優越論”和“文明沖突論”,為世界文明交流營造了和諧氛圍。
中國式現代化不僅給中國人民帶來幸福美好的生活,也為全球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創造了新機遇。老撾國家政治行政學院教學管理部主任蘇帕瓦迪·拉坎賽介紹,中老鐵路開通以來,已累計發送旅客超過5000萬人次。中老鐵路更好地連接了老撾與中國以及全球市場,推動了老撾特色產品更廣泛地進入國際市場。除貿易外,中國企業積極在老撾投資經營,在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發展、制造業等領域開展合作,為老撾經濟發展增添了新活力。
“我們要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注重保護和傳承本民族的文化傳統,讓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認識我們的民族特色與人文精神。”鄒廣文認為,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我們要重視各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保護好文化遺產,同時鼓勵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使不同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啟發,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另外,通過中國文化“走出去”,我們能夠獲取更多的學習交流機會,激發文化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的能力,從而更好地發展自己的文化,獲得新的文化創造力。
倡導不同文明包容共存與交流互鑒
文明交流互鑒應自覺遵循世界各民族文化平等的基本原則,尊重差異和個性。鄒廣文認為,尊重世界各民族文化差異不僅是對“他者”的尊重,更是對本民族文化的尊重,這也是增進不同文化之間相互理解的基礎。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世界文化交流必將更加開放與包容。建立在平等、尊重基礎上的文明對話,有助于世界各民族溝通思想、消除隔閡和協調行動。我們應以積極的姿態推動各種形式的跨文化交流活動,加強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對話,增進相互理解和友誼。未來,在文明對話中,世界各個國家和民族應不斷探索新的發展模式,有效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一系列全球性問題。
山東師范大學特聘教授龔群提出,在信息化時代,地球已經成為一個地球村,經濟全球化形成了不同文明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全人類共同價值也正日益從不同文明的交流和交往中顯現出來。全人類共同價值是人類文明交流的價值基礎,同時也是人類所有文明共同堅守和努力的崇高價值目標。以文明交流互鑒克服文明沖突,是世界文明發展的大道。不同文明是不同歷史與地理空間的人類存在方式,而當不同文明相遇,要相互尊重、平等交往。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何中華認為,現代化應以人類文明轉型的世界歷史視野審視。西方現代性的生成并非孤立事件,離開了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西方現代性就無法孕育。現代化既是人類文明互鑒的條件,更是其結果。理解現代化離不開世界歷史視野和文明互鑒維度。
陳培永表示,堅持交流互鑒的文明觀是順應歷史發展趨勢、符合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是解決當今世界文明沖突、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科學方案。人類歷史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鑒、融合的宏偉畫卷。只有在多樣文明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鑒、和諧共存,世界文明才能豐富多彩、欣欣向榮。對立沖突并不是文明交往的主流,和諧共生與交流互鑒才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