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孫詩卉|編輯:周炎炎
開放合作是金融發展的時代主題。
6月18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李云澤在2025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外資機構是引資、引智、引技的重要橋梁紐帶,是中國現代金融體系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和積極貢獻者。
目前,全球前50大銀行有42家在華設有機構,40家最大的保險公司近半數已進入中國。
進一步看,外資銀行和保險機構總資產超過7萬億元,各項業務保持良好增長態勢。例如,外資保險公司保費占國內市場份額,已從2013年的4%提升至目前的9%。
進一步拓展金融開放的廣度和深度
李云澤介紹,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剛剛批準了友邦人壽、荷蘭全球人壽在滬籌建保險資管公司。
對此,友邦保險區域首席執行官、友邦人壽董事長張曉宇表示,“友邦保險堅定看好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和價值,積極把握新發展格局機遇、制度型開放機遇。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指導下,友邦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功獲批籌建,將有利于我們更好實現長期資產端和負債端匹配,達到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未來,友邦保險將繼續堅持長期主義投資理念,發揮險資‘耐心資本’的特性,把支持實體經濟作為投資的重要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好服務中國經濟發展?!?/p>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正進一步拓展金融開放的廣度和深度,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動力和活力。
李云澤指出,近年來,我們著力健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體系,完善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銀行保險領域的限制性措施已經基本取消。下一步,將大力復制推廣自貿區、自貿港擴大制度型開放的經驗做法,支持外資機構參與更多金融業務試點。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協議中金融領域相關規則,探索在更寬領域、更大幅度上加大開放力度?!案鶕赓Y機構業務特點和風險特征,及時優化相關政策,讓外資機構在更加友好包容的環境中各展所長、健康發展。”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系主任、教授何小偉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推進金融業高水平開放是金融強國的內在要求。近年來,我國中資機構在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等領域做了不少努力,而外資機構如果能在進入中國市場的過程中,為這些領域帶來產品設計、風險管理、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優勢,將進一步豐富金融市場的產品供給、加強中國的金融生態建設。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國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些講話體現了中國金融領域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決心和信心。支持外資機構參與更多金融業務試點的探索,能夠發揮外資機構在一些方面的經驗和技術,為國內金融市場帶來新的理念和模式,推動中資金融機構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增強市場競爭力,推動金融創新。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邢鸝則表示,引進和支持外資機構參與更多金融業務試點的探索,是中國推進金融領域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舉措。這一探索既順應全球金融資源配置趨勢,也契合中國金融改革與實體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本質是通過“開放倒逼改革”,推動中國金融體系從“規模擴張”向“質效提升”轉型。
支持外資機構在理財投資、資產配置、保險規劃等領域加大布局
中國市場是全球金融機構展業興業的沃土,消費、普惠、科技、綠色、養老、財富管理等領域為外資機構提供了機遇。
以養老金融領域為例,中國老齡化進程加快,預計2035年60歲以上人口將突破4億,銀發經濟規模有望達到30萬億元。
今年3月,《銀行業保險業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重磅發布,《方案》明確,未來五年,建立多元主體參與、多類產品供給,有效滿足多樣化需求的商業養老金融體系;基本建成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與金融服務緊密銜接,相互支撐的融資和保險保障體系。
“銀發經濟方興未艾,養老金融大有可為?!崩钤茲杀硎?,中國老齡化進程加快,預計2035年60歲以上人口將突破4億,銀發經濟規模有望達到30萬億元。
李云澤指出,總體上看,中國三支柱養老體系發展不夠平衡,尤其第三支柱起步較晚,有很大發展潛力。近年來,我們推動健全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有序擴大養老理財、養老儲蓄、專屬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金試點,取得初步成效。希望更多外資機構積極參與試點,更好發揮產品設計、保險精算、投資管理等專業優勢,共享中國養老市場發展紅利。
何小偉認為,中國居民對高水平金融服務及多樣化的金融服務的需求一直存在,但在內地金融市場,依然存在高質量金融產品供給不足的問題,這可能導致一部分需求流向其他市場。面對這種供給的多樣性與老百姓的需求存在差距的現狀,推動金融業高水平開放,支持外資機構在理財投資、資產配置、保險規劃加大布局將更好地匹配老百姓的需求。
事實上,中國擁有全球最大規模且持續壯大的中等收入群體,為財富管理行業帶來龐大且穩定的客戶基礎。
從金融資產配置比例看,當前中國家庭的現金和儲蓄占比超過一半,遠高于OECD國家約1/3的平均水平。隨著居民財富持續積累,財富管理需求正在向多元化、專業化配置轉型。過去5年中國信托、理財、保險資管受托管理資產規模年均增速約8%,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資產和財富管理市場。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支持外資機構在理財投資、資產配置、保險規劃等領域加大布局,更好滿足客戶財富保值增值等綜合化金融需求,促進財富管理行業提質升級。
邢鸝指出,此次支持外資在國內的金融大布局,是我們金融開放政策的延續,例如,自2017年以來,我國先后取消了銀行、證券、保險等領域外資持股比例限制;2023年以來,外資在理財子公司、養老金管理、綠色金融等領域的試點已逐步落地,開放策略逐步從“準入條件放寬”向“業務范圍擴大”升級。現代金融體系的核心目標是高質量發展,外資機構在科技金融、普惠金融、跨境投融資等領域的經驗,可填補國內金融服務短板,尤其是在中小企業融資、綠色產業投資、養老金融等薄弱環節。所以說,此次鼓勵外資深度參與現代金融體系建設的戰略舉措,將會為中國帶來在金融產品創新、技術升級和實施規則等方面的接軌,更能為將來全球經濟治理提供“中國方案”。
王國軍認為,支持外資機構在理財投資、資產配置、保險規劃等領域加大布局可以更好地滿足滿足多元化金融需求。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居民財富的積累,中國居民的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專業化。外資機構在理財投資、資產配置、保險規劃等領域具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的技術,能夠提供更加個性化、多元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客戶財富保值增值等綜合化金融需求,提升行業整體競爭水平,促進養老金融發展。
THE END
轉載聲明:本微信公眾號刊登的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及本微信公眾號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