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突然宣布停火,直接坑了4大盟友,巴基斯坦更是表示,不會與伊朗進行任何軍事合作,顯然這波伊朗的操作,讓很多盟友失望,也在盟友那里失去了信任。
6月24日清晨,伊朗外長阿拉格齊對外宣布:伊朗未與以色列簽署正式停火協議,但如果以色列停止“非法侵略”,伊朗將不再進行軍事反擊。這一說法本身就模糊不清,但不到幾個小時,伊朗官方電視臺便確認:伊朗革命衛隊的軍事行動已于凌晨4點前結束,德黑蘭將視局勢變化決定下一步動作。
而幾乎與此同時,以色列方面也發布聲明稱:以方接受美方提出的停火提議,將從北京時間中午12點起暫停軍事行動。就這樣,一場原本有可能蔓延成“地區大戰”的交鋒,就在一夜之間畫上了“暫停符號”。
但伊朗的這番舉動,卻讓一眾盟友陷入了集體尷尬。此前,隨著伊朗與以色列的沖突升級,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組織甚至是哈馬斯,先后表態支持伊朗,部分武裝甚至直接對美以目標發起了攻擊。特別是胡塞武裝,還冒著“毀約”的風險,宣布將攻擊美國軍艦,這種舉動相當于在全球范圍“站隊伊朗”。
然而,就在他們認為德黑蘭會帶頭抗美抗以、打到底時,伊朗突然停火了。這就好比主帥突然離場,留下幾員“義氣兵”獨自面對強敵,局勢瞬間變得難堪。首先要明確一點,伊朗的突然停火,并不意味著它“投降”或“認慫”,而是它實在打不下去了。
從本輪交鋒來看,伊朗對以色列發起了幾輪導彈襲擊,也擊中了幾個戰略目標,包括以色列南部的貝爾謝巴和內蓋夫地區。但與此同時,以色列的反擊更為精準,尤其是其空軍和“鐵穹”反導系統展現出強大攔截能力,大多數導彈被成功攔截。
更嚴重的是,美國方面迅速介入,為以色列提供情報和后勤支持,還動用了駐中東美軍的多處基地。伊朗的導彈一度打到了卡塔爾的美軍駐地,但隨即遭到反擊。而伊朗的國內經濟、基礎設施和油氣產業,也在這場戰爭中承受了不小壓力。
一邊是敵人火力強大,一邊是自己國內經濟已處于臨界狀態,伊朗高層必須權衡:如果繼續硬打,革命衛隊固然不怕流血,但國家可能會因此遭遇更嚴重的打擊。最終,在“退一步還是硬拼到底”的選擇題前,伊朗選擇了前者。
問題在于,它這一退,退的是自己,但卻“坑”了別人。在伊朗宣布停火前,也門胡塞武裝、黎巴嫩真主黨、伊拉克什葉派民兵和哈馬斯,已經明確表態要與伊朗“站在一起”。尤其是胡塞武裝,剛與美方簽了“互不攻擊”協議,結果為了挺伊朗,公開撕毀協定;真主黨更是頻頻與以軍發生摩擦,甚至傳出已在邊境集結數千人準備“支援伊朗”。
這些動作可不是喊口號那么簡單,一旦開火就意味著徹底選邊站隊,將自己暴露在美以的雷達下。而現在,伊朗走了,留下這些武裝還處于“開火狀態”。尤其是在以色列對黎巴嫩、加沙和敘利亞多地展開“清理性空襲”后,這些盟友無一例外成了目標。
最關鍵的是,大家都知道伊朗是這些武裝的背后“金主”與“話事人”,如今金主不打了,底下這些“義勇軍”該如何收場?他們不敢貿然撤退,否則極可能被以軍趁機打殘;但繼續戰斗,背后卻沒有伊朗的支持,這種處境比被正面對抗更危險。從長遠看,這不僅是一次戰術上的“突然斷聯”,更是一次戰略層面的“信任危機”。
比伊朗盟友更“情緒化”的,是巴基斯坦。就在幾天前,巴基斯坦國防部長阿西夫還在高調發聲,公開聲援伊朗,稱:“若現在不幫伊朗,未來誰也跑不了!”在伊斯蘭世界,巴基斯坦算得上是唯一在本輪沖突中站出來“支持到底”的大國。
這其實并不容易。要知道,伊朗近年來頻頻在印度方向“搞合作”,特別是與印度簽署的《伊朗-印度戰略合作協議》,令巴方極為不滿。但即便如此,巴基斯坦并未翻舊賬,而是在關鍵時刻給予伊朗道義支持。
然而令人尷尬的是,就在巴基斯坦還在醞釀下一步支持方案時,伊朗突然宣布停火,且并未事先與巴方溝通。伊朗對巴方這種“雪中送炭”似乎并不領情,停火后的外交姿態依舊模糊,沒有絲毫回饋。于是,巴方的最新表態就順理成章了:“不會與伊朗進行任何軍事合作。”
這不是翻臉,而是一次戰略性劃清界限。畢竟在當前的地區環境中,巴基斯坦不能在毫無實質收益的情況下冒險與美以撕破臉,更不能一次又一次為伊朗“擦屁股”。
從某種角度看,伊朗的停火決定確實避免了進一步的戰略損失,它不僅守住了國內的底線,也逼得以色列不得不接受休戰。尤其是內塔尼亞胡政府內部已經傳出嚴重不滿情緒,部分政客認為“和伊朗開戰完全不合算”。
但這種“及時止戰”帶來的,是一次有代價的勝利。伊朗在盟友心中的“信譽值”嚴重縮水,未來要再組織區域聯動,將面臨巨大的信任成本;巴基斯坦這樣的潛在“中立力量”重新審視伊朗的外交策略,對伊朗“靠得住”這件事打了問號;伊朗在美以眼中留下了“關鍵時刻撐不住”的印象,未來在地緣博弈中,伊朗恐怕再難掌握戰略節奏。
伊朗這次的確是“穩住了陣腳”,但也留下了“損人利己”的嫌疑。盟友之間的信任是一點點消失的,可以說伊朗這波操作直接動搖了整個反美反以陣營。如果下次,以色列再對伊朗動手,這些盟友還會挺身而出嗎?如果伊朗的這些代理人不下場,那么伊朗要不要親自直面以色列?這才是伊朗未來要考慮的重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