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特朗普曾經把沙拉夸成了"穩定敘利亞的硬漢",還大方地取消了1000萬美元的懸賞,畫了個重建蛋糕的大餅。
誰知道現實像個愛開玩笑的老頭,敘利亞不但沒穩定,反而亂成了一鍋粥,連美國公民都被當街槍斃。
政策的巴掌扇得這么響,特朗普現在是不是開始懷念那個被他推翻的阿薩德了?
作者-陽
一顆子彈,如何打碎了華盛頓的中東美夢?
俄克拉荷馬的陽光再也照不到薩拉亞的臉上了,這個35歲的敘利亞裔美國人,帶著對故鄉的眷戀踏上歸途,卻在敘利亞街頭被當眾處決,成為政策失敗的祭品。
手機屏幕里傳來的,是政策失敗最殘酷的直播。一段粗糲的視頻開始在世界各地的社交網絡上瘋傳,像病毒一樣無可阻擋,畫面里是敘利亞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街頭廣場,但氣氛卻凝固如冰。
八名男子被武裝分子像牲口一樣驅趕到中央,他們是德魯茲人,在驚恐的叫喊和雜亂的槍聲中,他們被當眾射殺,逐一倒在血泊里。人群里,有一張屬于美國的臉。
他的親友在絕望中一遍遍暫停、放大視頻,最終確認了這殘酷的事實。薩拉亞回鄉的旅途,終點竟是故土的刑場,一個美國公民的生命,就這樣在萬里之外,以一種近乎直播的方式,廉價地消逝了,他的血,染紅的不只是敘利亞的土地,更是華盛頓的政策臉面。
這起悲劇只是冰山一角。薩拉亞倒下的地方——敘利亞南部的蘇韋達省,早已成了一鍋沸騰的血粥,這里是德魯茲人的聚居地,如今卻被另一股力量——貝都因部落的武裝攪得天翻地覆。部族沖突演變成大規模火拼,整個地區徹底失控。
更可怕的是,幸存者的證詞里出現了一個令人不寒而栗的細節,動手的不光有穿著部落服飾的武裝人員,還有一群身著軍裝的士兵,他們宣稱自己是"新敘利亞政府軍",高喊著新總統朱拉尼的名號行事,他們沖進居民區,把任何試圖反抗的年輕人拖到廣場上,用子彈來"宣示主權"。
聯合國的人道報告上,九萬這個流離失所的數字,冰冷得像一塊墓碑,那個曾被寄予厚望的新總統,他的名字,如今成了屠殺的通行證。
一顆射向遠方的子彈,最終打回了華盛頓的臉上。這就是美國中東政策最諷刺的現實寫照。
推倒舊房子容易,搭建新地基為什么這么難?
華盛頓的政策制定者們,像是拿著錘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釘子,特朗普當初對沙拉的期待,就像一個建筑商看中了一塊地皮,滿腦子都是未來的藍圖。
但他忽略了一個基本常識:推倒舊房子容易,在沒有地基的廢墟上建新房子,那是難上加難的工程,現實狠狠教育了這位地產大亨。
去年年底,一個名叫艾哈邁德·沙拉的男人,帶領著他的叛軍推翻了統治多年的阿薩德政權,這人履歷可不簡單,曾是基地組織的核心成員,他的上臺讓全世界都捏了一把汗。
生怕敘利亞變成新的恐怖主義溫床。但美國的選擇,讓所有人大跌眼鏡,今年五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飛往沙特,親自會見了這位前恐怖分子頭目,特朗普對他贊不絕口,稱其為能穩定局勢的"硬漢"。
并當場送上大禮:不僅撤銷了對他高達1000萬美元的懸賞,還承諾解除對敘利亞的全面制裁,西方媒體一度歡欣鼓舞,認為這是敘利亞走出孤立、擁抱希望的轉折點。
特朗普仿佛一個高明的賭徒,押上了一個國家的命運,賭沙拉能帶來和平,可惜,現實狠狠地扇了特朗普一記耳光,沙拉這位被"加冕"的硬漢,并沒有帶來穩定,反而親手點燃了更多的火藥桶。
沙拉作為一個"一方諸侯"起家,根本無力整合這個派系林立、矛盾深重的破碎國家,即便他嘗試妥協,下令軍隊撤出沖突地區,也無法阻止混亂的蔓延。
再加上以色列隔三差五的大規模空襲,敘利亞的局勢比任何時候都更加無解,特朗普的豪賭,徹底輸了。他選中的"硬漢",最終只留下一個誰也收拾不了的爛攤子。
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三張復制粘貼的悲劇劇本
歷史像個患了健忘癥的老師,總是讓學生重復同樣的錯誤,翻開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的檔案,你會發現這是三張幾乎一模一樣的悲劇劇本。只不過換了演員,換了舞臺,換了時間,但劇情驚人地相似,都是推翻"獨裁者",都是許諾民主,都是最終陷入更大的混亂。
2003年的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倒臺后,伊拉克經歷了長達15年的混亂,死亡人數超過50萬,那時候美國人信心滿滿,以為推倒了獨裁者,民主就會像雨后春筍一樣冒出來,結果呢?伊拉克變成了恐怖主義的溫床,ISIS在那里建立了所謂的"哈里發國"。
2011年的利比亞,卡扎菲政權倒臺后,利比亞至今仍處于分裂狀態,出現多個政府并存的奇葩局面,那時候歐洲人覺得自己很聰明,以為用幾輪轟炸就能給利比亞人帶來自由,結果呢?利比亞成了難民偷渡的跳板,歐洲人現在為當年的"聰明"買單。
現在輪到敘利亞了,同樣的劇本,同樣的結局,三個國家,三種文化,一種悲劇:強拆容易重建難,中東成了美國外交政策的試驗田,百姓成了小白鼠,而華盛頓的政策制定者們,永遠學不會一個簡單的道理:不是所有的土壤都能種出美國式民主。
更諷刺的是,每次政權更迭之后,美國都會發現一個殘酷的現實:那些被推翻的"獨裁者",雖然不完美,但至少能維持基本的社會秩序。
而那些被扶持上臺的"民主斗士",往往連最基本的治理能力都沒有,阿薩德雖然爭議很大,但借助俄羅斯的強力支持,他至少在內戰后期逐漸穩住了陣腳,收復了絕大部分國土,維系了國家的基本完整。而那時的美國在做什么呢?
它在敘利亞東北部的產油區和產糧區駐扎軍隊,扶植庫爾德人等反對派武裝,實質上是在加劇這個國家的分裂。美國的目標很明確:阿薩德必須下臺。現在,阿薩德倒了,美國認可的"新秩序"來了。
結果呢?國家沒有走向穩定,反而徹底分崩離析,暴力沖突日常化,連美國自己的公民都成了祭品,一個曾經相對完整的敘利亞,在美國的"改造"下,變成了一個巨大的人道主義黑洞。
血的教訓面前,大國的良心還在嗎?
權力是最好的照妖鏡,照出的不是別人的丑陋,而是自己的本性,薩拉亞的血,問出了一個沉重的問題:誰來為無辜者的生命負責?
長久以來,美國習慣于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去改造、去推翻它看不順眼的政權,它自以為手握真理和道義,卻從未真正理解過中東那片土地上,民族、宗教、部落和地緣政治交織成的復雜網絡。
中國曾多次警告勿將涉侵犯人權者捧上高位,直言"捧高這些人將導致敘利亞重陷動蕩",但華盛頓顯然沒有聽進去這些"東方智慧"。他們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斷,相信美國價值觀的普世性。
屠殺現場的手機視頻記錄下武裝分子的宣言:"現在是凈化之戰!我們要向你們展示遜尼派的實力",而在大馬士革的總統府,換上西裝的沙拉正對記者微笑承諾"民族和解",這種強烈的反差,讓人不禁要問:真正的和解在哪里?
幸存的阿拉維派教師逃往黎巴嫩邊境時留下控訴:"他們奪走的不只是生命,更是不同教派共存的可能"。這句話道出了問題的本質:強制的政權更迭,摧毀的不僅是政治秩序,更是社會的基本信任。
當華盛頓的政令文書與地中海東岸的血跡形成鮮明對照,國際社會的掌聲正在為誰鳴響?也許真正的穩定,不是推倒重建,而是修修補補中的漸進改良,也許真正的民主,不是外來的強制移植,而是內生的自然演化。
結語
從薩拉亞的悲劇到千萬難民的命運,我們看到的不只是政策的失敗,更是人道主義的淪喪。
歷史的鐘擺總是在極端之間擺動,但愿這一次,我們能學會在中間找到平衡。
面對鮮血與淚水,你是選擇繼續冷漠,還是開始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人類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