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發文問,全國理發店開始倒閉潮,明明沒有電商沖擊,為啥還會自己干到黃?
今天中午出去買菜,路過小區門口的商鋪街,發現本來開的五家裝修精致的理發店--人家當然不用理發店這么老套的名字,而是用某某salon 或加上時尚二字--有四家都貼上了“旺鋪轉讓”的紅紙。
剩下一家也門可羅雀。人不搶眼搶眼的是貼在玻璃門上,用好看的字體打印的“68元包洗剪吹”貼紙。
想起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的“全國理發店倒閉潮”的新聞,看來潮水已經蔓延到這座名不見經傳的三線城市了。
作為一位實用主義者,我對理發這件事是“能把頭發剪短就行”,年輕時尚且如此,如今步入中年,頭發所剩無幾,就更不會為所謂的“創意總監”、“經理”和“tony”埋單了。
資料顯示,這兩年理發店倒閉的情況較為嚴重。據不完全統計,2024 年倒閉理發店超 30 萬家,2025 年一線城市閉店率預計達 18.73%,三四線城市更高達 26.3%。
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收費貴,本來就是簡單剪個頭修一下,動不動就上百甚至幾百,明明店也不大非得拿個對講機裝高端,還有就是許多理發店依賴預付費模式快速回籠資金,如 “充值 5000 送 2000” 等。
此外“剪發 30 分鐘,推銷 25 分鐘” 也非常令人反感,加上這種店一般都是開在人流量較大的地方,但相對租金也更高,現在人們消費降級導致很多理發店入不敷出最終倒閉。
來看看網友們怎么說吧:
“哪里不是貴的問題,根本就沒水平硬搞人設各種總監。最受不了基本都是緊身褲,逗逗鞋,還每人一個耳機,一個店鋪20平而已。”
“很少人解釋明白,恰好我清楚。理發是服務行業,所以生存好壞依賴于服務,中國的理發店服務太差,專業性太差,服務意識太差。比如洗頭給頭按按摩,洗頭再把臉給刮刮,也就一分鐘的事,不提高服務死路一條。那些說被網購打到的實體店本質也是服務業,也是如此,服務落后了。”
“理發就應該回歸到最初的那種方式,簡簡單單,物美價廉,沒有必要搞那些虛頭巴腦。當然,如今經濟大環境不好,該暴露出的問題都暴露出來了。如今那些15元店20元店越來越多,肯定也會產生沖擊。”
歸根結底就是服務跟價格不對等,價格貴但是服務差,看上去逼格高,但是不符合普通消費者的水平,但是理發不能只針對有錢人,不然倒閉是遲早的事。
對此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