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路過一家二手車行,門口整整齊齊碼著十幾臺嶄新的小米SU7,清一色掛著“0公里二手車”的招牌。老板拍著胸脯保證:“每臺表顯都不到100公里,跟4S店出來的一個樣!”
這就讓人奇怪了,小米SU7官方下訂,最快要8個多月才能提車,這里直接就提車,怎么回事?
這事兒得從小米SU7的“魔幻提車周期”說起。現在下單Max版要等8個月,Pro版更夸張,直接排到一年后。可二手車行里卻堆著現車,隨到隨提。
不過,想要買走這些車,可沒這么簡單,車行老板卻透底:“全款提車?得加2萬。想原價買?行,但必須辦貸款,至少貸七成。”
這波操作直接把“0公里二手車”的底褲扒了。表面看是車主轉讓訂單,實際上成了二手車商的生財之道。第一種情況是等不及的車主。有人年初訂了車,結果工作變動急著用車,干脆把訂單折價甩給車行。車行接盤后稍微加點價就能出手,哪怕不賺錢也能賺個流水。
第二種才是真套路——專門沖補貼來的。某些地區買新能源車有置換補貼,有人鉆空子:先全款提新車,拿完補貼立馬轉手賣給車行,白賺幾萬塊。車行再以“二手車”名義加價賣出,一來一回,補貼錢進了黃牛口袋,消費者卻要為“現車”多掏腰包。
更雞賊的是貸款套路。車行強推七成貸款,利息算下來比加價還狠。比如20萬的車,貸款14萬三年利息至少2萬,比全款加價2萬還多。可偏有人吃這套,畢竟等一年提車和當天開走,誘惑力差太多了。
說到底,這事兒暴露了新能源車市場的畸形生態。官方渠道一車難求,二手車市卻現車堆積,根源還是產能跟不上熱度。小米SU7現在產能在3萬左右,可訂單積壓幾十萬,黃牛不炒才怪。同時小米官方對首任車主和非首任車主的權益幾乎沒區別,等于變相給二手車市遞刀子。
不過二手車商也坦白,不是所有版本都玩得轉。像Ultra這種高價版根本沒人接盤,倒是Pro版最吃香——官方等太久,現車哪怕加價也有人要。現在車行都學精了,專收熱門配置,冷門車型直接拒收。
這場“0公里二手車”鬧劇,受傷的還是普通消費者。要么被迫接受貸款套路,要么咬牙加價提車。要破局,還得靠車企把產能提上來,別讓消費者在等車和加價之間左右為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