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頭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之一,要想睡覺睡得舒服,枕頭就非常關鍵了。
可關于枕頭,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它都有一件事困擾著我。
那便是為什么古代人睡覺時,怎么喜歡用上那種硬梆梆的瓷枕、玉枕、石枕?
這個問題,在小時候在看古裝電視劇中非常有印象。
《穿越時空的愛戀》中,小丸子穿越的契機,便是一個明朝傳下來的玉枕頭;還有《少年包青天》中,包拯還被瓷枕給砸傷了腦袋……
按照常理來說,睡覺時肯定是選擇綿軟之物枕在頭下更舒服,可為什么如瓷枕這般硬枕頭在古代這般流行呢?
古人是不是在犯傻!
后來隨著年齡和所學知識的增長,才發現古人選擇硬枕是有諸多好處的,其中一點便是為了讓女性更加方便。
首先說明一點,瓷枕只是硬枕中的一種,在瓷業不發達時,古人就開始用石枕、木枕、竹枕甚至玉枕等硬枕,瓷業發達之后,瓷枕才逐漸成為主流而大量出現。
為什么選擇瓷枕呢?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消暑散熱。
現代社會,夏日時天氣熱,溫度高,那就待在空調下,或者有電風扇,幫助你度過炎熱時光。
古代可不像現代,但他們也有自己的避暑方法,其中一點就是使用光滑的瓷枕。
"鞏人作枕堅且青,故人贈我消炎蒸。持之入室涼風生,腦寒發冷泥丸驚。”
這首便是北宋詩人張耒關于瓷枕的一首詩,意思便是好友在夏日特地送個瓷枕給他消暑,他把瓷枕抱進房間,頓時感覺有涼風,睡在上面腦袋也是涼的。
雖然有點夸張,但效果肯定是有的。同時代的李清照也寫下“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的詞句。
古人也是相當的聰明,瓷枕結構也是多種多樣。根據出土的文物可以得知,瓷枕有的是鏤空的,這樣更容易睡覺時保持空氣流通;有的是中空的可以加涼水,讓降溫效果更上一層樓。
除了消暑,瓷枕在睡覺儀態方面也有作用。
根據各種歷史資料我們可以知道,古人睡覺也很講究,并不喜歡仰頭大睡和埋頭大睡,而是提倡右側臥,也就是羅漢臥。
不知道具體什么姿勢的,很多寺廟中有臥佛,便是羅漢臥。
在養生角度來看,羅漢臥是最利于身體健康的睡姿。
這種姿勢用上硬枕便是最好的,頭和脖子在枕頭上,身體在床上,正好抵消了肩膀的高度,使得脊椎呈一條直線。
要是用上軟枕,側臥脖子就容易歪,長期對儀態有很大的影響。
再者,古人都是有留長發的習慣,尤其是女人妝容更加精致,發飾更加繁瑣,往往整理頭發都要費很長的時間。
如果小小睡覺休息時,用上軟枕很容勾纏頭發,那頭發很容易亂,要整理又要費一番功夫,
但睡硬枕就避免掉了這個情況,醒來后無需重新梳妝打扮,這一點被很多女性所喜。
最后我覺得瓷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主人得身份和品味。
這一點咱們不用將瓷枕只看做是一個生活用品,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個藝術品。
主人可以根據自己地喜好,設計瓷枕的形狀和圖案,并且還可以在瓷枕上涂涂畫畫,寫上詩詞歌賦。
我就曾在博物館中看到寫有詩詞的瓷枕文武,例如一件出土的金代文物上面便寫有"報信教人接,牽牛與我騎。今朝無一事,睡至日高時"的詩。
枕頭是和人夜夜相伴之物,它的美丑好壞,也往往能夠體現出擁有者的身份。
有錢人用玉枕、瑪瑙枕、有才的可以在枕頭上大做文章……
如果換做軟枕,就沒有這么方便了。
當然,這只是簡單的列舉了瓷枕的幾個明顯好處,其實古人對于瓷枕的利用遠不止上面幾點。
出土的瓷枕數量眾多,造型也各異,不難看出他們在其中寄托了鎮宅、祈福、求子、安眠等思想。
總之,古人習慣用硬梆梆的瓷枕,并不是因為他們傻,而是瓷枕確實是他們生活中的好幫手。
那么你認為呢?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