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租金+股份分紅+家門口就業
一年收入抵過去三年
清城區橫荷街道大有村沙塘村小組的村民溫阿姨笑著說,以前想都不敢想,這片土地能帶來這么好的收益。2024年,大有村沙塘村小組集體年收入突破100萬元,人均分紅就達1萬多元。當村民的腰包隨著田壟間的稻浪一同“鼓起來”,這幅藏在北江邊上的田園畫卷,正用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書寫著“百千萬工程”的生動篇章。
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作為全省首批典型村的大有村,通過盤活閑置資源、激活多元業態、扮靚鄉村風貌等一系列有力舉措,讓這個三面環水的傳統村落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
分紅單里的“幸福密碼”
踏入大有村沙塘村小組的月景灣田園綜合體,綠樹掩映、環境清幽。錯落有致的民宿造型獨特,巧妙融合了古典韻味與現代氣息。憑借其獨特魅力與卓越品質,以及“黨建+團建+民宿”的多元融合發展模式,2024年,該綜合體成功獲評省級“向往的團建民宿”示范點。
廣東省銀宿級鄉村民宿——大有村沙塘月景灣民宿。
“我們景區租用了沙塘村小組650畝地,部分地租在年末以分紅的方式返還到村里?!?/strong>月景灣田園綜合體相關負責人介紹,景區接待的游客大多來自大灣區。每到節假日和周末,景區民宿預訂早早滿房,呈現供不應求的態勢。游客們來到這里,不僅能在景區享受度假區的旅游服務,還會漫步周邊鄉村田野,沉浸式感受田園風光。與此同時,景區的發展直接帶動了當地村民就業,為他們提供了更多增收渠道。
“去年土地入股分紅拿了3萬元,現在在景區當保潔員,每月還有固定工資呢! ”溫阿姨笑著說道,得益于月景灣田園綜合體的發展,像她這樣通過土地入股、景區就業實現增收的村民不在少數。
大有村月崗村小組蔬菜種植基地。
大有村魚塘縱橫連片,河灘濕地風光優美。
2023年以來,大有村全村整合流轉土地1500多畝,成功引進農興順農業、博潤西蘭苔、伍昌漁業等優質農業企業,建成了270畝秋葵基地、220畝西蘭苔基地、600畝稻蝦田,直接帶動200余人就業。2024年,全村27個村民小組集體經濟總收入突破680萬元。
田園里的“詩意圖景”
晨光初露,大有村“稻田公社”的農場里,咖啡香氣與稻穗清香交織飄散,農場主梁少玲正為新一天的營業做準備。2024年,乘著“百千萬工程”的東風,大有村村民梁少玲返鄉創業,承包200畝流轉土地,打造出集“稻田咖啡” “鄉村露營”于一體的特色農場。短短一年,這里便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點。“農場從水稻種植到收成,都聘請當地村民參與?!?/strong>梁少玲希望通過農場的發展,帶動更多村民在家門口就業,讓大有村煥發新活力。
大有村“稻田公社”農場一角。
在“稻田公社”細品醇香咖啡后,移步至“農匠坊”體驗采摘樂趣,已成為游客們來大有村必玩的路線。同樣位于大有村的“農匠坊”種植基地,每逢周末節假日,大棚里歡聲笑語不斷。“這里環境舒適宜人,孩子能盡情撒歡,現摘的番茄更是香甜可口,特別適合全家出游!”一位家長開心地分享道。
大有村“農匠坊”種植基地。
大有村“農匠坊”種植基地毗鄰北江,占地160多畝,鱗次櫛比的現代化大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座融合現代農業科技與生態觀光的綜合性基地,宛如鑲嵌在北江邊上的明珠。“無土栽培技術打破傳統土壤限制,精準滴灌系統實現水肥一體化,確保每一株作物都能在最佳環境中生長。”“農匠坊” 種植基地技術負責人唐忠波自豪地介紹?;?3個涵蓋基質培、水培、育苗等五大類的現代化智能溫室,配備智能溫控、濕度傳感器、自動灌溉等先進設備,構建起精密的種植生態系統。
憑借前沿的農業技術,該基地實現全年不間斷輪種,草莓、番茄、葉菜等新鮮蔬果四季供應。每逢周末節假日,大棚內游客穿梭其中,體驗采摘樂趣;而在生產車間,工人們將高品質蔬果精心分揀、包裝,通過冷鏈物流,將產品快速銷往大灣區市場,讓都市餐桌也能品嘗到來自清城田間的新鮮與健康。
大有村“農匠坊”種植基地的小番茄綴滿枝頭。
產業發展是“百千萬工程”的核心引擎,在推進“百千萬工程”實施的進程中,橫荷街道大有村充分發揮資源、區位優勢,合力謀篇布局,落實多種舉措,不斷激發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拓寬農業產業發展路徑。趣苑農場、農匠坊、稻田公社、沙塘月景灣等一批農文旅項目應運而生、發展壯大,并利用當地特有的田園風貌,推出“采摘+露營”“營地+團建”“旅游+住宿”等文旅新業態。
△大有村趣苑農場(資料圖)。
“這些農文旅項目給村里帶來了很多人流量,也解決了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還讓村莊經濟發展得到了提升。”橫荷街道大有村黨委書記林建星介紹,農文旅項目發展壯大,不僅盤活了大有村的旅游資源,帶動了鄉村旅游業,還為推動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進一步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村莊里的“環境變遷”
在大有村,田園里繪就“詩意圖景”,村莊中也書寫著“環境變遷”的動人篇章。曾經略顯陳舊的農房,在統一規劃下迎來華麗變身,外立面被粉刷成清新淡雅的色調,融入嶺南特色元素,盡顯古樸韻味;原本坑洼的鄉間小路,經過黑底化改造,平坦整潔的瀝青路面延伸至家家戶戶,不僅方便了村民出行,更為農產品運輸和游客往來提供了便利。
2023年以來,大有村累計完成農房風貌優化提升148棟,新建及修繕巷道、公共區域硬底化約1萬平方米,道路改造提升2.8公里,新建或改造提升農村污水處理設施9個,種植各類苗木超9600棵,新建“四小園”15個。
環境變遷的背后,離不開村民的積極參與。在環境衛生整治行動中,村民自發組成志愿隊,清理衛生死角、拆除危舊建筑;大家還主動將門前屋后打造成小菜園、小花園。如今走進大有村,目之所及皆是風景,干凈整潔的村道、錯落有致的農房,處處洋溢著幸福生活的氣息,一幅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從入股破局喚醒沉睡資源,到科技農業與農文旅融合繪就多彩產業圖譜;從村民腰包日漸豐盈的笑臉,到人居環境煥然一新的家園——大有村正生動詮釋著“百千萬工程”如何讓舊資源迸發新價值,實現鄉村振興與經濟發展的同頻共振。北江側畔的大有村,正以蓬勃的生機與活力,譜寫著新時代的田園牧歌,未來,大有可為。
清遠發布編輯部
來源:清城發布
編輯:王玥
校對:郭然天
二審:鄧薇
三審:鐘志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