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記者趙曉晨 韶關報道
“分錢了!分錢了!”村民何大姐爽朗的笑聲在鼎沸的喧鬧聲中顯得格外高亢,豐收的喜悅伴隨著顆顆汗水掛上了額角眉梢。近日,韶關樂昌市坪石鎮河豐村新時代文明實踐講堂內,村民們排著隊領取豇豆種植收益,紅彤彤的鈔票在手中摞成“小山”,這是河豐村豇豆種植項目落地后首次收益兌現,更是鄉村產業振興結出的“致富果實”。
“我家2畝多豇豆,第一造就賺了7000多塊!”村民攥著收益款笑著說道,“供銷社包技術、包銷售,我們只管種,心里踏實!”。據了解,河豐村豇豆種植采用“供銷社+村集體+農戶”模式,不同于傳統土地流轉模式,農戶以“零租金、零風險”方式參與,既保留土地自主經營權,又通過標準化種植享技術、銷售兜底,“旱澇保收”的保障讓村民干勁十足。目前,河豐村200畝豇豆基地首季種植接近尾聲,畝均產量3600余斤,畝均收益超3000元。
(河豐村村民分揀包扎豇豆。)
河豐村氣候溫潤、土壤連片,適配農作物生長,但過去“散戶種植、銷路零散”的困局,讓好產品難賣好價錢。如今,供銷社牽頭打通“產供銷”全鏈條,統一供應良種、化肥,派駐技術人員指導綠色種植(水肥一體化、生物防治減農藥);村集體負責協調土地、建設滴灌設施;農戶按標種植、采摘,產品直供粵港澳大灣區商超。
“第一造成功,更給未來吃了定心丸!”河豐村黨支部書記廖書明算了筆賬:一年兩造,年均畝產可達7000-8000斤,村集體年增收也將超8萬元。
(河豐村村民領取收益款。)
分紅發放現場,不少村民圍向技術人員咨詢下季種植要點,依托首季口碑,已有村民主動申請擴種,村集體也規劃明年將基地拓展至500畝,同步推進品牌建設。此次首季分紅,不僅是對村民辛勤付出的回報,更彰顯了鄉村產業發展的活力。從“嘗鮮”到“深耕”,小小的豇豆正串起一條“共富鏈”,讓村民在土地里看到更多希望。
(通訊員:葉昊、李淑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