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路通到山坳最深處的田地。 三輪車能開進每塊承包地。 可村里的小學教室長滿野草。
鄉鎮中心校的早讀聲傳不出百米。
二十九個教師守著三個娃娃上課。 年輕班主任的教案本落滿灰塵。 張家口新建的寄宿制學校很漂亮。
城里老師輪崗帶來多媒體課件。
但留守兒童的被褥總帶著潮氣。 職教中心的焊接課開在養殖場。 特崗教師補貼比種玉米賺得多。
可優秀生源仍在向縣城中學流動。 五寨縣的幼兒園改成養老中心。
退休教師給留守老人教智能手機。 這算不算另一種形式的教育?
職普融通政策讓技校生能考本科。 但家長仍覺得讀高中才有出息。
觀念比政策跑得慢多了。
秦嶺深處的教學點撤并第十年。 當年被迫進城的學生開始回流。
帶著電商經驗改造老宅民宿。
教育這盤棋下得太急容易翻車。 撤點并校的傷疤還沒結痂呢。 現在談振興是不是該先補課?
"娃們念書的事啊,急不得惱不得" 山西某縣去年教師招聘遇冷。 崗位開考比例降到1:3仍報不滿。 縣城商品房卻賣出歷史高價。
河北試點校車運營成本公示。 每位學生年均補貼3800元。
但家長更關心重點高中名額。 云南鄉村小學的智慧黑板亮著。
北京名師通過云端教寫作文。
網絡卡頓時孩子們畫滿涂鴉。
教育公平不是把城市模式搬下鄉。
讓土生土長的苗子能就地成才。 這道理誰都懂,做起來真難。
未來三天的暴雨沖不斷水泥路。 但能沖垮多少留守兒童的求學夢?
評論區說說你見過的鄉村學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