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宣布:對卡塔爾的Al Udeid(烏代德)空軍基地和駐扎在伊拉克的美軍基地進行了“強大而毀滅性的”導彈襲擊,以報復美國上周末對該國核設施的襲擊。
好一個“毀滅性的打擊”,這純粹是謊言!
烏代德是美軍在該地區最重要的空軍基地,中央司令部(CENTCOM)所在地。在伊朗對該基地打擊之前,先通報了卡塔爾,卡塔爾又通報了美軍,而美國已在幾天前撤離了烏代德基地的大部分人員和重要設備。
因此,伊朗的導彈雨沒有造成美國人傷亡,這算哪門子的“毀滅性的打擊”啊——提前發出警告,并發射有限數量的導彈,伊朗的回應顯然是為了幫助德黑蘭“保持面子”,同時留下一條可以通過外交解決方案緩和緊張局勢的后路。
美國前國家情報局中東地區副局長喬納森·帕尼科夫(Jonathan Panikoff)評論說:這是伊朗在展示實力的同時,又在國內保持面子——好給早已憤怒的居民以交代,同時避免將沖突推向更遠的地方。
他補充說,這次襲擊“似乎是伊朗高層官員經過深思熟慮和蓄意的”。一名熟悉西方情報評估的美國官員也持有同樣的觀點,那就是:發射導彈是給伊朗人看的,提前通報則是告訴美國“我只是意思一下,不要再升級沖突”了。
“伊朗的反應非常溫和”,美國奧克蘭大學政治學系主任彼得·特倫博爾博士告訴福克斯新聞網:伊朗軍方事先已給卡塔爾政府發出“導彈即將發射的警告”,留下充足的時間讓基地里面的人員撤離。
更加重要的是,這個基地的人員在數天前已經撤離了很多——本來就沒留下多少人的基地,又得到了提前預警,從而沒有造成任何的傷亡。
除了伊朗,美國和以色列也在說謊
特朗普將B2戰略轟炸機對伊朗核設施的打擊形容為“難以置信的成功”,但伊朗以及國際原子能的專家卻在說:沒有檢測到任何泄漏的物質——據說核設施在地下80多米深處,都是堅硬的石頭,還有混凝土。
按照伊朗的說法,福爾道核設施位于庫姆山區,頂部覆蓋8米超強混凝土+2米鋼板,下面為堅硬的花崗巖,而美國的鉆地炸彈僅能深入60至65米的地下——打了個寂寞。
但美國總統特朗普卻說“很成功”,無疑是在撒謊。以色列在這場“撒謊大賽”中也不甘落后,媒體和政府官員迅速附和特朗普的論調,將美軍的空襲描繪為一次“毀滅性的”、“改變游戲規則”的成功行動。
但國際原子能機構未能檢測到泄漏,商業衛星圖像分析也顯示:福爾道核設施的主要入口和地表建筑雖然遭到打擊,但被宣稱摧毀的關鍵地下設施區域,并未出現明顯的大規模結構坍塌或嚴重破壞跡象。
這與“毀滅性”襲擊的預期景象相去甚遠。我們不難判斷,三方都在精心編織一套符合各自國內政治需求和戰略目標的“故事”,真相則在官方聲明、媒體渲染和選擇性情報披露中被層層包裹、模糊不清。
這看似是一場心照不宣的“面子工程”——你打你的,我炸我的,各說各話,大家都有臺階下。三方均通過選擇性信息發布、夸大成果或淡化損失來塑造有利于自身的敘事。
互相撒謊、粉飾太平,或許能暫時“保全面子”,安撫國內的憤怒或狂熱,但它絕非沖突的降溫劑,而是為未來埋下威力更大、更不可預測的戰爭種子。
我們不難預測到:以色列和伊朗,這對宿敵,必將利用這短暫的喘息期,像嗜血的賭徒清點籌碼般,瘋狂地積攢武器、彈藥和戰爭潛能。
五角大樓的軍售綠燈會亮得刺眼——更多的“鐵穹”攔截彈、更先進的預警系統會流向特拉維夫;以色列與美軍會仔細復盤伊朗導彈的軌跡、速度、突防特點,針對性調整防御部署和攻擊預案。
伊朗的導彈工廠將會滿負荷生產,遭受打擊的福爾道等關鍵設施只會更深地遁入山體,建造更堅固、更隱蔽、分布更分散的地下工事和導彈洞庫。這絕非臆測,而是雙方戰略邏輯與國內政治壓力的必然驅動。本文由南生撰寫,歡迎轉載、轉發、評論、留言、分享、打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