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大河報報道稱,小米維權車主高先生(網名JOhn呆伐)19日已正式對小米公司提起訴訟。質疑小米SU7(參數丨圖片) Ultra車型碳纖維機蓋挖孔設計性能不符宣傳,這標志著該維權事件在進入第51天時再次升級。
四度傳播研究院?對維權車主的全網傳播數據做了調查,一周之內與車主訴訟小米汽車相關的全網傳播數據約為1.72萬條。
其中視頻占據了其中的9000條,另外微博也有接近4800條的傳播,APP客戶端則排在第三位,約為2585條信息。
相關訴訟事件在6月21日達到數據高峰,并且持續向前,衰減的速度并不明顯。
在6月24日,相關的話題已經貢獻了超過1.1萬次的評論數據,在社交媒體擴散而覆蓋的粉絲人群總量也達到了6.37億人次。
省級媒體對于此事的關注度最高,有119頻次的省級媒體報道,其中來自河南的大象網和大河報在此事件上的報道頻次最高,此外像頂端新聞、北方網等也有大量的報道。
從此次訴訟傳播的輿情內容結構上看,帶有負面情緒的內容和評論占據了93.63%。
據悉,起訴小米汽車的一方是包括被采訪人高先生在內的百余名小米車主,其中少數案件收到法院立案回執,多數仍處于審核階段。小米方面自5月回應后無新公開聲明。
高先生介紹說,維權車主主要訴求聚焦于碳蓋是否具備宣傳的“雙風道”結構和賽車性能作用。
今年年初,小米在宣傳SU7 Ultra車型時,著重介紹其選裝的4.2萬元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稱其“復刻原型車雙風道設計”“雙風道直接導向輪轂,支持輪轂散熱”,小米創始人雷軍更站出來為自己的產品公開助陣。這些宣傳讓不少追求高性能與獨特設計的消費者心動。
4月底首批車主提車后,有車主拆解發現,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下的內部結構與普通版幾乎一樣,僅多了一塊支撐塑料板。他們認為:所謂的“雙風道高效導流”碳纖維開孔,根本無法有效引導空氣至剎車系統,也未能產生下壓力。
5月7日,小米汽車發布《關于大家關心問題的回答》,對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問題致歉,稱此前信息表達不夠清晰,該艙蓋在滿足復刻造型需求外,僅提供部分氣流導出和輔助前艙散熱功能。
同時,小米給出兩種解決方案:一是未交付訂單可進行改配,換回鋁制前艙蓋;二是對已提車用戶和鎖單用戶贈送2萬積分(價值約2000元)。但這一解決方案并未得到車主們認可。
新聞顯示,車主與小米在隨后的商討中,套問出一套碳蓋的成本僅為1萬元左右,但小米汽車卻高價4.2萬元賣給消費者,并且是無任何功能性的產品,僅具有裝飾作用,與雷軍在推銷時候的說法完全相背離。
小米創始人雷軍在個人微博上日前還為自己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叫屈,并表示:很多朋友可能不太了解Ultra的挖孔碳蓋,推薦大家有空看看。這再次引發眾多維權車主的強烈反應。
既然已經走到了法律程序之上,誰對誰錯有法律來判決。但在四度傳播研究院?看來,小米創始人雷軍因為小米SU7事故以及隨后的碳纖維引擎蓋事件,多年以來積攢的好口碑、好人緣的形象正在逐漸崩塌。
從四度傳播研究院?對雷軍的全網傳播數據統計來看,2024年小米SU7上市前后,雷軍個人聲譽傳播出現過不小的波動,尤其是負面數據占比在2024年1-3月出現過30%的高峰。而隨著小米SU7品的順利上市,雷軍的個人全網聲譽的負面占比有所下降,沒有再出現過30%的負面高峰。
但今年3月低的小米SU7事故導致3名女孩死亡的慘劇發生之后,雷軍的冷處理方式讓其聲譽受到了嚴重沖擊,4月份雷軍個人聲譽傳播的負面占比高達70.24%。而在5月份碳纖維前蓋的事件爆出之后,雷軍個人聲譽負面占比也有超過51.64%的表現,可見損傷之大。
6月26日,小米汽車第二款產品YU7即將上市,在這上市之日的前兩天,SU7的車主紛紛曝出訴訟小米汽車,這對小米汽車和雷軍來說真的是一次大的考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