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三菱汽車公司(Mitsubishi Motors)發布公告,宣布終止其在華合資企業——沈陽航天三菱汽車發動機制造有限公司(SAME)的業務運營,并退出該合資伙伴關系。官方聲明將此舉歸因于“中國汽車產業的快速轉型”以及公司對區域戰略的重新評估。這一決定,繼2023年退出廣汽三菱整車生產之后,標志著這個在中國市場運營超過半個世紀的日本品牌,徹底告別了其在華的所有生產業務。
三菱的離場并非孤立事件,它深刻反映了全球最大汽車市場正經歷的顛覆性變革:新能源浪潮勢不可擋,傳統燃油車巨頭面臨嚴峻挑戰,而中國本土品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這不僅是一個企業的戰略收縮,更是一個時代的轉折點。
昔日“心臟”的停擺:沈陽航天三菱的輝煌與落幕
三菱汽車與中國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但其真正深度融入中國汽車工業,始于發動機技術的輸出。1997年8月,三菱汽車與中國航天汽車等企業合資成立沈陽航天三菱,并于1998年正式投產。在那個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工業的草創時期,這家工廠生產的發動機,尤其是技術成熟、價格實惠的4G系列,成為了無數國產車的“心臟”。
包括長城、比亞迪、吉利、奇瑞在內的眾多早期自主品牌,都曾通過采購或借鑒三菱發動機,度過了最艱難的技術積累期。據統計,巔峰時期,中國自主品牌車型中近三成搭載的是三菱發動機,使其贏得了“國產車教父”的稱號。到2017年5月,沈陽航天三菱累計產量已突破500萬臺,見證了中國汽車市場的黃金增長期。
沈陽航天三菱汽車發動機制造有限公司的廠牌
然而,隨著中國車企自主研發能力的飛速提升和新能源賽道的全面開啟,三菱發動機的技術優勢逐漸褪色。如今,隨著三菱的退出,這家運營了27年的合資工廠也已更名。企業信息顯示,沈陽航天三菱已于2025年7月更名為“沈陽國擎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三菱方面的股東全部退出,由一家名為“北京賽苜科技有限公司”的新股東接替其股份。
三菱為何在中國市場節節敗退?
從整車到發動機業務的全面撤退,三菱在中國的失利是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其中最核心的,是其未能在產業變革的浪潮中及時調整航向。
三菱官方將退出歸因于“中國汽車產業的快速轉型”,這直指新能源汽車的顛覆性沖擊。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速度遠超預期,滲透率一路飆升。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全球近三分之二,其在國內市場的銷量份額自2024年下半年起已穩定超過50%。
在這場史無前例的變革中,三菱的反應遲緩且乏力。直到2022年底,廣汽三菱才推出其首款也是唯一一款純電車型“阿圖柯”,但該車型本質上是廣汽埃安V的換標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市場反響平平,月銷量長期在兩位數徘徊。當中國品牌在電動化牌桌上大展拳腳時,三菱幾乎錯過了整個牌局。
整車業務的先行崩盤
發動機業務的終止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在此之前,其整車合資企業廣汽三菱早已積重難返。成立于2012年的廣汽三菱,憑借國產歐藍德等車型,在2018年達到了14.4萬輛的銷量巔峰。然而,此后便急轉直下。
數據顯示,廣汽三菱的銷量從2019年的13.3萬輛,一路下滑至2022年的3.36萬輛。進入2023年,頹勢更加無法挽回,最終于當年3月暫停生產,10月正式宣布退出。其位于長沙的工廠最終由廣汽埃安以1元的象征性價格接盤,用于擴大新能源汽車產能。
三菱歐藍德曾是廣汽三菱的銷售主力
除了對電動化轉型的誤判,三菱自身的產品和戰略也存在嚴重問題。自2019年之后,三菱在中國市場長達數年沒有推出真正意義上的全新車型,產品線老化,競爭力嚴重不足。在消費需求快速迭代、新車層出不窮的中國市場,這種“吃老本”的策略無異于自取滅亡。
此外,其曾經引以為傲的發動機技術優勢,也隨著中國自主品牌在動力總成技術上的突破而消失殆盡。當昔日的“學生們”紛紛出師,甚至在新能源領域實現“換道超車”時,三菱這位“老師傅”卻被遠遠甩在了身后。
三菱4G63T等經典發動機
時代浪潮下的縮影:外資品牌的集體挑戰
三菱的退場,是近年來外資品牌在中國市場遭遇困境的一個縮影。隨著中國本土品牌的強勢崛起,尤其是在新能源領域,許多曾經風光無限的國際品牌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Jeep、謳歌等品牌已相繼停止在華國產,而其他日系、韓系、法系品牌也面臨著市場份額持續萎縮的困境。
根據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的數據,日系品牌在華市場份額已從一年前的14.3%下降至2025年6月的12%。這背后是中國消費者的偏好變化:他們不再盲目迷信“合資”光環,而是更看重技術創新、智能化體驗和產品性價比。以比亞迪為首的中國新能源車企,憑借強大的技術整合能力、快速的產品迭代和對本土市場的深刻理解,成功地重塑了競爭格局。
告別與轉向:三菱的未來何在?
徹底退出中國生產業務后,三菱汽車并未就此止步,而是將戰略重心轉向其傳統優勢市場——東南亞(ASEAN)。根據其“Challenge 2025”中期經營計劃,三菱將集中資源深耕東盟市場,并計劃在該地區推出包括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在內的一系列新車型,以期鞏固和擴大市場份額。
近年來,三菱已宣布在菲律賓、越南等地增加投資或建廠計劃,顯示出其戰略轉移的決心。對于留存在中國市場的約百萬三菱車主,廣汽三菱方面承諾,將繼續保留銷售公司,以保障車主的備件供應和售后服務需求。
三菱汽車的中國故事,從技術輸出的輝煌開端,到黯然離場的結局,歷時半個世紀。它的經歷為所有身處變革時代的跨國車企敲響了警鐘:在一個快速變化的市場,任何遲疑和保守都可能導致被淘汰。而對于中國汽車工業而言,這既是自主崛起、技術自信的有力證明,也是在全球化競爭中不斷創新、砥礪前行的鞭策。
作者:尼古
編輯:尼克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已公開的資料信息或受訪人提供的信息撰寫,但財狗商業評論及文章作者不保證該文章提及或者展示關聯等信息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不代表任何機構立場,如涉侵權請聯系刪除。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