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今年3月無錫馬拉松那對“野鴛鴦”?
從當時網絡流傳的照片和視頻可以看到,這對身著參賽服裝的男女在比賽過程中舉止親密,在短時間內迅速發酵,其熱度與近期引發熱議的“四大小姐”事件不相伯仲。
這事一直沒有下文,昨天突然冒出個后續,我一看標題還以為是那對野鴛鴦被處理了,結果仔細一看,驚訝了,原來是有人因為造謠被處罰了。
事件最初,有網民誤將涉事男子認作某公司高管,隨后該公司及時發布澄清聲明。又有網友通過信息挖掘,披露了涉事男女的真實工作單位,說兩人均為某地消防系統的公職人員。
然而,此次官方歷時三個月的調查,卻是通報“網民將涉事男子身份誤認為企業高管”屬于造謠,并受到處罰,卻對后續確認的身份信息避而不談,更別說涉事男女因不當行為應承擔的責任了。
我想起近期多起熱點事件,情況都差不多,官方回應往往滯后且避重就輕。比如黃楊鈿甜爸爸的調查,雅安那邊拖了一個月都沒結果,深圳卻突然發通告說公司變更手續沒問題。
這種處理方式與無錫馬拉松事件如出一轍,都是在輿論期待核心問題回應時,轉而公布邊緣性信息。
說實話,這種處理方式真讓人想口吐蓮花,你說要是所有信息都是假的,那官方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辟謠。可現在只挑最無關緊要的一點說是謠言,這不就等于默認其他信息都是真的嗎?
還有協和 “4+4” 事件、中石油胡某與董某事件等等,官方調查報告在回應輿論關切的時候,都存在未能充分解答公眾疑問、回避關鍵爭議點的情況。
回到無錫馬拉松 “野鴛鴦” 事件,爭議的核心在于涉事雙方極有可能為公職人員。如果這對“野鴛鴦”真是公職人員,那按照黨紀國法,亂搞男女關系可是要嚴肅處理的。
此前中石油胡某與董某也是因類似行為引發輿論熱議,當事單位處理得多快啊。怎么到無錫這里就裝聾作啞了?照片、名字都對得上,難道就這么讓他們“平安著陸”了?難道當地存在選擇性執紀的問題?
我覺得,某些部門仍然傾向于采取這種應對策略,最主要是有三方面的考量:一是“家丑不可外揚”的傳統思維作祟;二是擔心引發連鎖反應;三是缺乏成熟的輿情應對機制。
但歷史經驗表明,這種“選擇性通報”的做法,表面上是在處理問題,實際上是在消耗公信力。
老百姓都不是傻子,你越是遮遮掩掩,大家就越覺得有問題。
就像協和4+4和董小姐那些事,最后調查報告都是避重就輕,結果呢?輿論反而更沸騰了。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今天,任何回避問題、敷衍應付的做法,都與法治精神背道而馳。
希望這事還能有個真正的后續吧。畢竟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真相就像馬拉松一樣,終究會跑到終點。
只是希望,別讓老百姓等得太久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