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大妹子們,都坐穩嘍,聽我給你們嘮嘮那年去朝鮮的邪乎事兒!2019年秋,我跟倆鐵子(老張、老王)從沈陽躥上個小飛機,奔平壤就去了。那飛機,安148,聽這名兒就透著股子復古勁兒!里頭塞滿了也就八十來人,紅座套、藍地毯,整得跟咱村扭秧歌的戲服似的,喜慶是真喜慶,就是…飛起來要命啊!
那家伙,起飛像老牛爬坡,吭哧癟肚;降落像拖拉機陷泥坑,咣當亂顫!這都不算啥,飛半道兒上更邪乎!冷不丁就“咣當”一聲,整個飛機跟抽筋兒似的抖三抖!我瞅著窗戶框子上那油漆皮子都磨禿嚕了,心都提到嗓子眼兒了!當時就想,這要是散架了,我媳婦兒剛給我買的新鞋還沒穿熱乎呢!
唯一能給我點安慰的,就是那空姐了!嘿!那叫一個盤兒亮條兒順!不是現在網上那種蛇精臉,是那種圓乎的、富態的,一看就有福氣能生養的俊!關鍵人家穩當啊!飛機顛得跟蹦迪似的,人家走道兒照樣帶風,笑容一點兒不帶晃悠的。看她那樣兒,我們仨大老爺們兒臊眉耷眼的,誰也不好意思先喊“媽呀”,只能硬憋著——人家姑娘都沒咋地,咱先慫了?跌份兒!
平壤落地,迎上來一朵“小菊花兒”
飛機總算“哐唧”一聲砸地上了,我這心才算落回肚子里。一出機場大廳,冷風一激靈,抬眼就瞅見接站的人了。穿一身朝鮮大裙子,紅配綠,擱咱這兒可能有點怯,穿人家身上,嘿,還挺順眼!個頭兒不高不矮,皮膚白凈凈,小臉兒圓乎,透著年輕那股子水靈兒勁兒。第一眼,不驚艷,但賊舒服!像誰呢?像咱家樓下水果攤老板剛考上大學的閨女,干凈、乖巧、招人稀罕。
這就是我們未來五天的“頭兒”——李導。后來熟了,我們私下都叫她“小李子”。這姑娘身上有股勁兒,就像秋天路邊開的小野菊,不聲不響,不爭不搶,但你就忍不住想多看兩眼。真的,這趟朝鮮游,后來想想,好多事兒記不清了,但這姑娘的印象,那是刻腦子里了!就沖她,這趟都值!
說話像棉花糖,脾氣好得讓你沒脾氣
小李子說話,那叫一個柔!聲音不大,跟小河流水似的,嘩啦嘩啦,聽著就舒坦。我們仨呢?那都是炮仗脾氣!問題跟連珠炮似的:
“李導李導!這大樓干啥使的?”“嚯!這大銅像!誰啊這是?”“咱晌午吃啥?有酸菜白肉沒?”
甭管我們問得多碎、多不著調,人家小李子,從來不帶急眼的!總是先認認真真聽完,然后小腦袋瓜一歪,嘴角一翹,掛上點小笑模樣,再慢悠悠、清清楚楚地給你說明白。那感覺,就像大夏天燥得慌,灌下去一碗溫乎的綠豆湯,從嗓子眼兒舒坦到腳底板!老張,孩子爹了都,私下跟我咬耳朵:“兄弟,這姑娘誰娶了誰享福!跟她過日子,你想干仗都找不到由頭,你那火氣剛冒頭,人家一瓢溫水就給你澆滅了!” 這話,在理兒!
人家還是大學生呢!在平壤頂牛的金策工業大學念大三。行程里有天,她特意領我們去了她學校溜達溜達。
我的媽呀!那叫一個靜!跟咱國內大學簡直倆世界!小樹林里沒處對象的小年輕,路上沒穿大褲衩子趿拉板兒的姑娘,也聽不見嗷嗷喊叫嘮嗑的。偶爾碰見個熟人,小李子也就笑著擺擺手,或者停下來,規規矩矩鞠個躬。那份兒從骨頭縫里透出來的規矩和禮貌,真不是裝的。這就是小李子給我們的第二印象:像水,溫乎,沒脾氣,但啥都能給你順溜平整了。
“不顯山不露水”,結果家里真有“金山”!
開頭兩天,我們都尋思小李子就是個勤快懂事、出來賺零花錢的普通大學生。結果?嘿!打臉了!啪啪的!
先瞅見的是她穿衣裳。看著不扎眼,普普通通,但細瞅那料子、那做工,絕對不便宜!最讓我們哥仨眼珠子掉地上的是——鞋! 整整五天啊!我們眼睜睜看著她換了六雙高跟鞋!不帶重樣兒的!尖頭的、圓頭的、帶袢兒的、細高跟兒的…一雙比一雙時髦!而且,每雙都跟剛從商場柜臺拎出來似的,鞋跟兒锃亮,連個劃痕都沒有!這絕對不是省吃儉用攢錢買的,這絕對是“姐樂意,姐就穿新的”!
更大的“雷”在她手里攥著呢!她居然用倆手機!一個是朝鮮自個兒產的“阿里郎”,黑黢黢,挺樸實。另一個?哎喲我去!差點閃瞎我眼!蘋果11! 還是最新款!咱是2019年10月底去的啊!這玩意兒剛上市一個多月!國內賣腎都嫌貴,我們仨還擱那兒研究分期呢!在朝鮮?這玩意兒絕對是身份的象征!這小李子,深藏不露啊!
驚天大揭秘:廣場邊那個漢堡攤兒,是咱家開的!
這個謎底,是在金日成廣場揭開的。那天日頭挺好,我們仨正撅著屁股拍照呢。一回頭,哎?小李子人沒了?再一踅摸,好家伙!溜達到廣場邊上一個賣吃喝的小亭子那兒了。就看她跟亭子里頭一個阿姨(后來知道是她親媽)點了點頭,然后賊自然地抄起一個漢堡、一瓶可樂,順手還薅了把遮陽傘,轉身就回來了!塞給我們擋太陽。全程動作流暢,一氣呵成,連個鋼镚兒都沒掏!
我們仨互相使了個眼色,心里直犯嘀咕:這…啥情況?導游福利?拿公家東西做人情?后來找個由頭,假裝隨口一問:“李導,剛才那小亭子你挺熟門熟路啊?東西拿得跟自個兒家似的。”
小李子抿嘴一樂,有點小靦腆:“嗯,那是我媽媽開的店。”
啥?! 我們仨當時就石化了!下巴差點砸腳面上!
她接著給我們“科普”:廣場邊這些看著不起眼的小鐵皮盒子(售貨亭),地皮都是國家的!只租給一小撮兒私人干,那租金,說出來能嚇死你!她家,就是這“一小撮兒”里頭的一員。
我們好奇心爆棚了,忍不住問:“李導,那…這小亭子,一個月能劃拉多少啊?(方便透露不?)”
小李子還是那副溫溫吞吞的樣子,笑了笑:“嗯…差不多,能頂我爸爸一年掙的吧。”
臥槽!這下我們徹底服了!她爸誰啊?金策工業大學的教授!在平壤,那是正經八百的高知、高薪!好家伙!鬧了半天,這小李子是真·家里有“礦”啊!只不過這“礦”,不是埋地底下的,是擺在金日成廣場邊兒上、賣漢堡可樂的!這“礦”的成色,那是足金足兩!杠杠滴!
平壤站臺,揮手再見,QQ成了“死號”
樂呵的日子過得快,五天呼啦一下就沒了。該滾蛋回家了,我們坐火車從平壤走。
站臺上,天都擦黑了,冷颼颼的。跟小李子處這幾天,真處出感情了,像認識了挺久的老朋友。我們仨都提前備了點小玩意兒。我把自個兒用著還挺趁手的充電寶(牌子貨呢!)硬塞她手里:“李導,拿著!出門在外,手機有電心里不慌!” 人家姑娘也沒假模假式地推讓,笑著說了聲“謝謝康桑密達”(朝鮮語謝謝),特自然地就揣自己小包里了。看她忙著招呼別的客人,我們也沒好意思多黏糊。
上車前,最重要的一步——交換QQ號! (那會兒想著QQ可能比微信好使點)。火車門快關了,我們扒著車窗,扯著脖子喊:
“李導!常聯系啊!”“有空上QQ嘮嗑!”“加你啊!通過一下!”
火車“咣當咣當”開動了,小李子站在站臺昏黃的燈光底下,身影越來越小,就剩個揮手的剪影兒了。
回國第二天,我火急火燎地打開電腦,翻出那張皺巴巴寫著QQ號的小紙條,一個數一個數地敲進去,滿懷期待地點了“加好友”… 然后?沒有然后了!石沉大海!第三天,我又加… 沒信兒!過了一個禮拜,不死心,再試… 還是屁都沒有!
我這心里就犯嘀咕了,在我們仨的微信小群里嚎了一嗓子:“@老張 @老王,你倆加上李導QQ沒?”
老張秒回:“加個毛線!老子加了十八遍!好友申請發出去就跟肉包子打狗似的!”
老王也冒泡:“我也是!顯示發送成功,然后就沒影了!咱仨抄的號一樣不?”
一對,仨人寫的號碼一模一樣!這就邪門了!是朝鮮那邊的網比咱長城還厚實?還是當時站臺上凍得手哆嗦,小李子寫串了?再或者…這緣分,就像那天平壤的晚風,吹過去就沒了,留也留不住?
這事兒,成了我們仨心里一個小疙瘩,不大,但時不時硌應一下。我們早就拍板兒了,等啥時候這世界消停了,能隨便溜達了,高低得再找機會去趟平壤。不為看啥新景兒,就為當面問清楚:
“李導!當年站臺上留的那個QQ號… 是不是寫岔劈了啊?我們哥仨,輪番轟炸都沒加上!急死個人了!”
后頭的話
朝鮮那趟,好多事兒都像蒙了層霧,記不真亮了。但那架能把人早飯顛出來的小飛機,小李子在她家廣場漢堡亭前,搓著凍紅的手接過她媽遞來的漢堡時那份安然勁兒,還有平壤站臺暮色里,她那個小小的、揮手的剪影… 這些畫面,反倒越來越清楚。
這小李子姑娘,身上那股子“淡得像菊”的安靜,“柔得像水”的好脾氣,還有“家里真有礦”(漢堡亭牌兒的)卻一點兒不嘚瑟的低調,攪和在一塊兒,就成了個特別招人惦記的人兒。那串死活加不上的QQ號,像個小遺憾,也像個小念想。
它時不時蹦出來提醒咱:這世上啊,有些人,有些地兒,有些活法兒,跟咱想的不一樣。真正的“闊氣”,可能不是住多大的房子,開多貴的車。可能就是廣場邊一個能遮風擋雨、養活一家人的小鐵皮亭子;是甭管手里拿著蘋果手機還是國產阿里郎,跟人說話時那份不卑不亢的熨帖勁兒;是哪怕家里真“趁”個漢堡攤兒,也能像朵小野菊似的,安安靜靜開自己的花兒。
這么一想,那年被顛得七葷八素的朝鮮飛機,還有那串加不上的QQ號,都成了挺有意思的回憶。這趟朝鮮,去得,真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